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环节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机制,采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所在27个地级市2012到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全局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典型工业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以及对其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利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依旧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推动典型工业化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推动产业转型速度提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在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老工业城市的推动作用要高于资源型城市。基于实证结论提出数字经济助推典型工业化城市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281个地级市2008至2017年的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对节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对节点城市产业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不显著。此外,相比沿海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区域科技合作对内陆节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更明显。政策机制甄别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促进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战略对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促进节点城市产业高级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安徽省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且既往碳减排政策执行成效偏低。为有效解决安徽碳排放基数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占比过高、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以“双碳”为目标从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合理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可靠手段。本文基于系统构建的智能化体系框架,测度了2010-2019年区域智能化水平,并将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纳入智能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机理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下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区域智能化水平整体偏低,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且地区差异显著。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正向推动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即智能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呈现U型关系。研究回答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人力资源实现智能化、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为现有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陆琳忆  何金廖 《资源科学》2021,43(1):94-103
理清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对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测算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绿色效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绿色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都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者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表现较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②生态创新对提升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对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均显著;③生态创新对提升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生态创新对成长型城市提升工业绿色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对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生态创新对于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显现,并提出完善中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创新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为分析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的确立实施过程对地方两阶段发展的影响机制。运用2007—2019年中国270余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匹配筛选,通过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6个典型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3个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效应对于不同试点城市具有较强异质性,淄博市、长治市、吉林市属于转型阵痛组,石嘴山市、娄底市属于创新型单一红利组,自贡市属于创新型双重红利组。实证结论经过时间、地区安慰剂以及双重差分法的多重检验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该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净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政策通过强化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劳动力集聚程度、促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以及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城市异质性的检验发现,政策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影响净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政策对重点城市的影响效果显著强于普通城市。为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取试点城市,以更好打造区域创新中心,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然  原毅军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40-2149
本文以“新常态”下政策间耦合效应为切入点,分析政府研发补贴配合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与政府研发补贴耦合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耦合效应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明显的地区与规制类型异质性。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政策耦合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耦合效应并未表现出对“遵循成本”有效的缓解作用,但能够显著增强“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多元化的政策组合,对于发挥政策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科技创新型城市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政策差异,总结政策实施经验对地方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科技创新型城市深圳市与宁波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可操作化程度以及最新颁布的政策与中央政策衔接度,深圳市均高于宁波市;两市政策目标与区域发展定位紧密相关;政策工具均以自愿型为主,但二者存在显著差别;宁波市政策实施政府介入细致,部门责任呈现分散化。最后,为地方政府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问题是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科技创新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是拉长产业链、发展替代产业的重要保障,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工业由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产业梯次转移推动传统工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园区循环工业促进经济低碳发展。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仍然需要作出不懈努力。我们的对策思路是:强化科技对传统工业转型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转型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稳定跨过“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动力。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分阶段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自主创新最为显著。(2)三种技术创新是否可以提速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增速作用逐渐减缓。(3)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速的作用受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既定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经济效应越小。(4)我国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各产业通过逐步提高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承载吸收能力,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选取201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贸易数据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实证研究了技术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相应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贸易能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非东部地区,技术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通过门槛研究发现,当技术贸易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会显著变小。(2)技术贸易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揭示了技术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明确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发展路径,为技术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正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要路径,识别其内在演化机理和规律关系到经济增长动力的长久转化。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非农化和高级化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省际之间产业结构非农化、高级化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不均衡现象突出;(2)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非农化存在显著促进作用;(3)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积极作用。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首先对科技服务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再通过测算各地区科技服务效率,检验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发现: 科技服务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科技服务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略高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和扩散服务均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配置,但只有科技扩散服务能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研发服务对其没有影响;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作用,这种空间外溢主要促进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汪克亮  庞素勤 《资源科学》2021,43(12):2475-2489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以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2004—2017年中国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绿色转型,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特大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和(0,200]地理圈层内城市。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效应尚未显著促进沿线城市绿色转型,但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③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发挥均存在门槛现象,当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大学生人口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临界值时,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才能发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正向作用。根据以上结论,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沿线城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效应对城市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对政策红利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林  肖倩冰  蓝淑菁 《资源科学》2021,43(2):341-356
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环境政策单独作用的结果,通常还与政策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国2006—2016年1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面板数据,以“大气十条”政策作为环境规制的代理虚拟变量,结合双重差分法,研究“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利于降低京津冀晋鲁蒙、长三角、珠三角3个目标区域内城市的雾霾污染水平,并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探索该政策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雾霾污染治理。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大气十条”政策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雾霾污染治理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回归结果显示:①双重差分回归中,全样本下,“大气十条”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下,政策对京津冀晋鲁蒙区域产生了显著的雾霾治理效应,而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没有产生明显的政策效果。②中介效应模型中,京津冀晋鲁蒙区域“大气十条”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且为部分中介效应;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则为完全中介效应;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不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③面板门槛回归中,京津冀晋鲁蒙与周边区域样本、长三角与周边区域样本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元参与理论,分析怀柔科学城建设中政府在创新环境营造、大学科研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提供、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不畅、生活服务配套不足,大学科研机构不足、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以及产业结构支撑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为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北京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变管理为服务,加强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营建;推动大学科研机构落户怀柔,以大科学装置为抓手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化产业结构,引入和培育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对接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