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考的铜号即将吹响鹏,回首我们“共剪西窗”我热泪千行那次我饭票丢了你说:“我正巧两张,你先端饭吧!”我端饭回来走过后窗见你已把一包坚硬的方便面吞进饥肠到了半夜你的胃病犯了疼得整个房子晃荡啊,朋友真希望时间倒流真希望给我一次机会为了你让我疼得脑袋发胀真希望时间倒流——赠好友凡鹏@黄万兵!434319$湖北省公安县郑公中学  相似文献   

2.
总评析     
赠给同学的短诗和简评收到的不少,但水准参差不齐,有的诗写得好,评不行;有的评写得不错,诗没有跟上来。最后挑了黄万兵和谈云的诗,让同学们来评,然后从中选出了陈凯和李彩虹的评。《真希望时间倒流》所指的是具体的一个人,时间是“过去  相似文献   

3.
李康 《考试周刊》2008,(25):186-187
本文对赠诗进行了定义,将郑板桥赠诗分为颂美型和抒情型两大类,并在两大类别下进行了细致的分类.通过对赠诗的研究来展现诗人的日常生活和仕宦交游,进而揭示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以诗文会友,用诗文寄托情思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传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酬赠诗。它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酬者就是酬谢之意,酬赠诗多是表达自己的感谢而赠予对方的诗。与今人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除了朋友间的互相唱和之外,诗人也常常赠诗给亲友,用  相似文献   

5.
我以前曾抄过几首林语堂的诗,从什么地方抄来的已忘了.今为写此文,又将它们翻了出来.林语堂对“左派仁兄”是很不以为然的,有《赠  相似文献   

6.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这是齐白石写赠徐悲鸿的诗,表达了他对徐有恩于已"识拔于困厄之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赠内诗的诗人,他突破了以往赠内诗中妻子形象模糊难辨的藩篱而塑造了温柔娴雅、忠贞不渝的许氏夫人及患难相扶、爱访道求仙的宗氏夫人形象,使得诗人的妻子形象从男性诗人形象的阴影中走向台前,展现其妻子独立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当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看,其赠内诗中的妻子形象是李白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对象化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挫败感与失落感。李白的赠内诗对唐代其他诗人的赠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使赠内诗这一爱情诗逐渐走向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8.
古诗最大的特点在于语言的凝炼。因此 ,教者必须想方设法拓宽古诗的外延 ,丰富充实诗歌的内容。教学《赠汪伦》一诗时 ,我设计了以下四种练习题 ,借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1 .展诗成文。《赠汪伦》一诗有很强的情节感。为此 ,我要求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 ,将这首诗改编成一则短文。改编要求如下 :①以诗中人物和情节为主 ,可展开合理想象。②叙述顺序自定 ,可倒叙 ,也可顺叙 ,但要符合原意。③围绕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和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为中心 ,展诗成文。④字数以超过 1 5 0字为宜。2 .改诗为剧。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正>真正的诗,不是吟风弄月,写草描花,而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现代生活商潮弥天,铜臭熏地,声色犬马翘足台前,神圣庄严屏声台后,真正的诗与诗人,已成稀世之物.读李青松赠我的诗集《重温亲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领略到一种倾倒于谬斯、逼近于自我的世纪末的最后执著.  相似文献   

10.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写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这首诗,我采用了“详导——精讲——重练”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很快就掌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有关鲁迅《自题小像》诗的探讨文章,近来研究者们陆续发表了很多.有谈作诗年代的,有议诗中用典的,篇篇都有独到见解,读后深受启发,作文用心之良苦,更感敬佩.鲁迅这首不朽名作,究竟写于何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基本上是同意许寿裳说鲁迅“在一九○三年留学东京时,赠我小像,后补以诗”的说法,断定为一九○三年.其实  相似文献   

12.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朋友汪伦离别时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教学此诗时,我紧紧抓住诗中所蕴含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填充诗的空白来感受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3.
《赠汪伦》是一首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名诗,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份真情呢?我想首先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备课时我偶然发现一则讲述《赠汪伦》一诗来历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韩蓉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102-104
六朝赠答诗大为兴盛,它的干谒功能也被凸显出来.在文人用以干谒的赠诗中,流露出深沉敏感的寒士心态.  相似文献   

15.
丁三省同志: 来信奉悉。 前些年与李达同志(武大校长)及周世钊先生,同一时期都寄有九疑山产品(泪竹、墨刻、泪竹杆毛笔等)及赠诗。主席《答友人》是答我们几人的,郭老说:“友人不是一人,是多数,这样标题,很妥。” 我的赠主席诗,数十年前(约二十年前)已为宁远县人传抄过,我久已忘怀了。兹因你们询及,默写于下:  相似文献   

16.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诗中精品之一的《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向以此诗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首次写赏折文章的对象,效果十分好.可是,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我.几届学生都说这是情人或恋人的告别诗.尽管这些大学生们刚刚离开中学,对徐志  相似文献   

17.
张驰 《中文自修》2022,(9):11-14
<正>古人喜欢以诗交友,朋友之间常常以诗赠答,或歌咏心志,或表达情谊,或传递思念,或给予慰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歌佳作,我们称这类诗歌为“酬赠诗”。本期我们选取唐代三首酬赠诗佳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酬赠诗特有的风貌和魅力,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感受古人的交友意趣,体会诗歌的深厚意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诗歌也是古人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  相似文献   

19.
赖玉莲 《小学语文》2011,(10):18-19
一、教材 友谊诗五首《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地让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  相似文献   

20.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又是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四愁诗》和《同声歌》,堪称东汉文人诗中的一流作品,显示出中国五、七言诗的发展轨迹。先读《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洐,何以报之双玉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