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师德建设是每一所学校都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师德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师德的要求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师德意义和实践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封建社会,有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许多家庭供奉的牌位上有“天地君亲师”的字样,把老师与天地君亲一同供奉,这种做法似乎把师道之尊严看得也太重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在维护教师权威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古人曾把教师放到了很神圣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师与天、地、君、亲一样高高在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社会的三大重任。在普通人的心中,教师几乎成了社会准则的化身,成了道德的化身,成了社会成员的楷模。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师德。竞争意识冲垮了师道尊严。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具有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师德建设之路,加强师德建设。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  相似文献   

3.
这题目有点像绕口令,但绕来绕去还是一个核心———“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师”是很伟大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尊师之美德。从孔老夫子起,便倡导“师道尊严”。自那时起,几千年来,多少书香门第和非书香门第都曾供奉过“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相似文献   

4.
“天地君亲师”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但对其表达方式和排列顺序的演变过程,学术界的了解并不全面。经过系统梳理史料,我们认为,“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最早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杨卉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12-113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文章通过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事业和如何做好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视教育的题中之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管是“天地君亲师”五个醒目的大字曾被读书人供奉在神龛香火之上,还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回忆起对戒尺的敬畏。  相似文献   

7.
徐秀清 《中国教师》2009,(Z2):258-258
<正>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9.
“天地君亲师”是旧社会家家供奉的香位牌上的五个字。张舜徽先生说:“真正彻底了解‘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的来源和作用,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幕,可算是了解了一大半。”而这五个字源出何书?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源出《荀子·礼论》。本文则认为源出《礼记·礼运》,主要理由有二:一是《荀子》中的五字缺少“亲”字,而《礼记》则不缺;二是《礼记》成书早于《荀子》,这在郭店简、上博简出土问世以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相似文献   

10.
寺庙是佛教、道教等宗教信徒供奉神灵和聚居修行的宗教建筑.各宗教信徒供奉本教信奉的神祗,在泉州有的寺庙除供奉本教神祗外,也供奉其它宗教神祗,如佛教寺院奉祀佛、菩萨、天王、罗汉等,也奉祀玄天上帝、关帝、文昌帝君、广泽尊王、保生大帝、通远王等.道教的元妙观奉祀道教神祗,也奉祀萧太傅、天上圣母、广泽尊王等.泉州寺庙奉祀神柢多元化,反映泉州多种宗教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佳节里,学一学荀子高屋建瓴的教师论,很有兴味,也很有意义.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影响十分深远.荀子在《礼论》中写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在荀子以礼为纲的社会秩序构想中,“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其中的核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天地君亲师成为并立于广大民众的心目中最为崇高的神祗,高居于神坛之上.对这一传统的形成,荀子的学说无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道杂议     
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师与天地君亲并列的观念,远在荀子之时就已出现。明清之际,一般人家厅堂中部立有“天地君亲师”这样一个牌位。辛亥革命后,皇帝没有了,民间渐而将“天地君亲师”改为“天地国亲师”。在中国古代普通民众心目中,天、地皆是虚位,君或国也是虚而远之的对象,故五大尊中,最为百姓看重的是“师”。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它的内涵就扩大了。它还能承担培养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铸造顽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他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14.
金生桂 《中学教学参考》2008,(5):F0003-F0003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它的内涵就扩大了。它还能承担培养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铸造顽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他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15.
人所共知,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从事教育的人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的内涵是随着时代以及特定的空间与时间发生变化的,需要教师与他所处社会中的其他人群共同构建。师德早期起源于教师的自律自求,秦汉“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后引入他律,甚至他律超越了自律。传统的师道尊严是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天地君亲师”为内容的等级次序的伦理设定,它是他主、与权威合一、强调服从而不重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存在。现代师德需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与矛盾,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以创造人类幸福而非培养人上人为教育目标。师德水平的提升主要靠教师自主内求,靠不断提升追求和底线,同时需要政府与社会创设良好的环境。走崇尚良师之路是整体提升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出有能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福祉服务的学生方能彰显教师的良师良德。  相似文献   

17.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佳节里,学一学荀子高屋建瓴的教师论,很有兴味,也很有意义。 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影响十分深远。荀子在《礼论》中写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在荀子以礼为纲的社会秩序构想中,“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其中的核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天地君亲师成为并立于广大民众的心目中最为崇高的神祗,高居于神坛之上。对这一传统的形成,荀子的学说无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诗歌评论家艾布拉姆斯诞生百年时,我又重读了一遍他的代表作《镜与灯》,对其中所特别强调的“镜”“泉”“灯”这三个关键字深有所悟.古人曾云“天地人君师”,可见师之显耀.“镜”“泉”“灯”,非常恰切地昭示出师教、师才、师德、师道的高贵和庄严,故尊其善意而用之. 师与镜.教师是一面镜子,把万物之识如镜像那样内摄于心.可达灵性透亮,以至明镜高悬.教师又是学子为人为文的一面镜子.具有传承关系的师生之间,高足的人格和魂魄,总会渗透和附丽着先师们美德的影子.教师把对照自身和观察万物的镜子授予弟子,或是望远镜,俯仰天地,通观宇宙之博大;或是显微镜,明察秋毫,细微之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我们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它铸成了我们的灵魂. 我家正屋挂的匾上,写着五个大字:天地君亲师.这个君字在解释为我们先祖和我们民族后,就永驻心间了.靠自己最近的,就是父母亲和老师了.由近及远,天地也就不那么遥远了.渐渐地,我也明白,天地、上苍,就是雄伟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试题设计     
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2.建置沿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