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赣南苏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宝贵财富。坚持开发赣南苏区的红色教育资源,是传承革命基因的必然要求、厚植爱国情怀的应有之义、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目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教育价值淡化、创新能力弱化、公益性虚化等现实困境。为切实开发好赣南苏区的红色教育资源,应当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高校红色育人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开发方式;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公益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赣南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果能把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产业作为龙头和示范区建设,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推动全国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是一项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意义于一身的系统工程。赣南苏区是我国红色教育资源分布最广泛、内涵最厚重、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内容结构失衡、开发思路守旧、整合措施不力等问题,因而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红色品牌;改革管理体制,转变开发模式等对策措施,以加强和推进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是文化教育建设起步较早的苏区之一。苏区的党和政府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了多种教育形式,并一直将革命干部教育放在首位。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干部教育具有鲜明特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教育内容多样化,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原则,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强化纪律教育等,对苏区干部教育特质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进新时期干部教育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瑞金是闻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偏僻落后的苏区,中国共产党探索并努力发展教育,提出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都享有国家免费教育之权。从1931年11月苏区创立,到1934年3月,苏区共建有列宁小学3199所,学生  相似文献   

6.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朱奕南 《教师》2022,(9):9-11
以赣南、闽西苏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央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政教育,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等多重价值.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高效思政...  相似文献   

9.
瑞金是闻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偏僻落后的苏区,中国共产党探索并努力发展教育,提出“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都享有国家免费教育之权”。从1931年11月苏区创立.到1934年3月.苏区共建有列宁小学3199所,学生达到10万人。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导读》2023,(Z2):12-13
<正>从中共中央五大会址到湘鄂边苏区,从武汉长江大桥、宜昌三峡大坝再到武陵山区脱贫后的美丽恩施,百年来,红色血脉在荆楚大地绵延,湖北儿女屹立潮头、敢为人先,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续写了一页页辉煌篇章。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与湖北相关的共有6条,分别是“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红色武汉·英雄城市”“湘鄂边苏区”“南水北调·活水之源”“中国三峡·世纪工程”“土家风情·美丽恩施”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经革命战争年代洗礼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结合当前赣南学校悄然兴起的"苏区红色文化热",着力探析红色文化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现实价值,力求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拓展新视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瑞金是闻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偏僻落后的苏区,中国共产党探索并努力发展教育,提出“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都享有国家免费教育之权”.从1931年11月苏区创立,到1934年3月,苏区共建有列宁小学3199所,学生达到10万人.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红色区域的开辟和红色政权的建立,人民司法机关和一系列的法律、法令、条例和训令等也就孕育而生,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比较系统的苏区法制。了解、掌握和研究苏区法制、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苏区法制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进行粗浅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正>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累积形成的文化资源。其中包含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学作品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始终引导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新时期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相似文献   

15.
<正>赣南是一块有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在革命实践中孕育了内涵丰富的苏区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让革命精神绽放新时代的光芒。近期,学校组织党员集中观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电影《八子》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赣南苏区,瑞金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六人陆续牺牲,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  相似文献   

16.
苏区时期中共不仅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而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工作,明确要求“党要将红色报刊拿在手里”。新时期开展苏区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研究,探索苏区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特点和成效,并在新媒体视阁下提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载体优化”、“载体外延”的观点。这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优化配置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染发风波     
"哇噻!妈妈你怎么把头发染成了红色?"我怀着激动而又好奇的心情问。妈妈说:"漂亮吗?宝贝!你看我有没有一种淑女风范?现在流行染头发,所以我特地把头发染成了红色。"我正想回答,爸爸这时进来插了一句:"好看什么呀?还淑女风范呢,简直一  相似文献   

18.
泽覃乡是江西省瑞金市这块红土地上的著名的红色乡村。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苏区时期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仍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挖掘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与自然生态和地域风光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泽覃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也称中央苏区),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军事上的包围,经济上的封锁,把革命推向全国,把帝国主义的反动势力赶出中国去,以夺取革命的全胜,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人民开展了各项建设事业。苏区体育(当时称赤色体育,红色体育)是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党和苏维埃政府对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很重视,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  相似文献   

20.
《女英自述》记载了31位参加过中央苏区革命的女英自述,这部自传体书籍,以访谈资料、回忆录的形式叙述女英们的苏区革命经历,以生动、真实的文字记载苏区开展斗争生活的情景,既保证了史料的真实可靠,又呈现了女英们的革命情操和战斗历程,是一本生动而珍贵的史料,反映了女性记忆与革命叙事并重等特点,体现了存文存史,有助于了解苏区女英的女性记忆;推进苏区研究,有助于认识苏区女英的革命叙事;资政育人,有助于理解苏区女英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等价值。不仅对于拓展中央苏区史的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对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