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观音信仰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相关"疑伪经"和各种"观音灵验记"的出现,加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大众把观音菩萨奉为"救世主",致使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广为盛行.唐宋至明清,"变文"、"宝卷"讲唱观音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广泛流布,观音道场、观音庙、观音山、观音洞等纷纷营建,形成了中国化的观音,使其信仰愈演愈烈,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四川省遂宁市利用当地的观音民俗文化资源,打造"西部观音道场",以此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即将成为西部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中印佛教观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内容与区别李利安一观音菩萨的身世信仰是佛教观音信仰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学术界对此很少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分析,甚至一部分人对此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这是十分遗憾的。本文试图根据各类观音经典的记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3.
赵超 《华夏文化》2008,(4):44-45
中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家,宗教发达。各家开山立派.谈经讲法,解玄寄畅,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很大影响。诸多宗教中,只有道教是中国本土生成,具有鲜明的汉族特色。道教以其驳杂的信仰、光怪陆离的科仪斋醮、巨大的包容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神仙体系纷繁复杂,等级森严.  相似文献   

4.
成仙信仰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成仙,一是指人生命的久长乃至不死,二是指人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如《太平经》说成仙者能“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净明忠孝全书》卷六又言成仙者能“神灵变化,隐显莫测”。这种信仰的产生,与中国古人渴求生命存在的愿望有关,也与中国古代宗教多神共存的观念有关,更与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存在及运动的认识有关。下面,笔者仅对中国哲学中阴阳五行观念对道教成仙信仰产生的影响作一扼要说明。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事物皆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他们将之称为朋…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6.
阿嵯耶观音造像,为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它是最能代表大理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在收藏界也有着许多忠实的"粉  相似文献   

7.
刘克明 《寻根》2001,(3):101-105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画史画论,各家录,十分丰富。这些画史画论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历史献。大量古代绘画作品所体现的数学内容以及画史画论中有关科学技术及数学方面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与数学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文化漫说中国佛教方立天佛教是以信仰观念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宗教文化,也是全面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综合文化。佛教在流传过程中,以自身的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渗透力,从而对汉代以来整个中国文化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说佛教与艺术的关系。佛教与...  相似文献   

9.
作为千年古都的洛阳,其辉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明给今天的洛阳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总体而言,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可以分为彩陶艺术、墓葬艺术和佛教雕塑,这些留存下来的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精品,同时也是今天洛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顾霞 《大理文化》2007,(2):60-61
被称为“云南福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地区最典型的佛教造像之一,为大理本土上崇拜的阿吒力教派供奉的主要神祇,白族最崇拜的信仰偶像,也是自古以来大理皇家的主尊观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古代帛画阎秀芝当你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去了解中国画的渊源和成就时,就会注意到古代帛画,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帛,是丝织物的总称。中国人很早就用帛作书写材料了,韩非子说:"先王寄理于竹帛",墨子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古...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印度、伊朗以及亚洲腹地和地中海周围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发展,其影响无法估量。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曾焕发耀眼的光彩,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没有对古代丝碉之路的深入研究、阐发,对古代亚欧世界历史的了解就不完整、不全面。而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钱币,对人们认识丝路的历史化、经济、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编按]  相似文献   

13.
观音菩萨,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取"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之意,乃四大菩萨之一,颇得民众崇敬供奉。因此,在传播佛教文化中,民间对观音的崇敬、追捧远在其他佛教神祗之上。而观音的造像从印度舶来后,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并开始逐步演化,其宗教形象也开始添入了中国元素。尤其至宋、元时期,其造像特色完全融汇于陶瓷工艺作品中,以至于宋元制瓷工艺,以近乎于"沉静雅素"的特征而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本文试以分析首都博物馆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观音造像作品为例,来阐释宋元青白瓷观音造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和”─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杨小川中华民族奇迹般的把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刁俗的民族凝聚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很多。如果我们从“和”文化系统去审察,则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和”文化户生于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中国古代宗法文化步向“和”文化的客现团式...  相似文献   

15.
多谜之镜——海兽葡萄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谜之镜——海兽葡萄镜●张梅铜镜是古人用来梳装整容的日常生活用品。四千年的铜镜发展史表明,中国古代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之所以能在文化艺术宝库中发出熠熠光彩,应主要归功于它那五彩纷呈、构思精巧、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主题纹饰。然而,对于中国古代铜镜纹饰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空前的高涨和繁荣,并进入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选取南朝隐逸诗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群体,探讨影响他们人生的佛教思想.通过对诗歌中的佛理信仰与题材表现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此一时期中国古代隐逸诗歌发展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17.
曹智 《华夏文化》2004,(1):54-55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7,(3)
<正>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有一种石神信仰,即民众对体形巨大的山体岩石的崇拜。如羌族有白石崇拜,仡佬族有巨石崇拜,壮族有逢年过节向石神烧香致祭的习俗,白族民间则流传有"白岩天子"的神话。石神信仰源于山体崇拜,正如乌丙安先生所指出:"首先是人们敬奉那些奇异的巨大  相似文献   

19.
陕西神木石峁史前古城近年新出土一批石雕,引起学界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梳理了石雕内容,提出石雕与城址主体遗存之间存在年代差,这个年代差对于判断文化更替及历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石雕推测为石峁最初的神庙建筑构件,主要刻画的是神面与神像,记录了当时的信仰内容与崇拜方式。石峁石雕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双神柱的发现,揭示了石峁承续史前中国两面神崇拜信仰传统的事实,为探索古代宇宙观认知体系的完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古代宗教和西方的基督宗教等相比较,也许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似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古代中国缺乏有强烈人格色彩的至上神观念,缺乏至上神创造、主宰、拯救世界的观念,也缺乏人应该信仰神、归顺神从而向神祈祷、祷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宗教思想发展历史上,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