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635-1723年)是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是喀尔喀蒙古著名的藏传佛教领袖。他与喀尔喀车臣汗部第一代汗到第四代汗都有特殊的关系。并在第四代车臣汗继位问题上与他与康熙帝之间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1634年林丹汗去世后,以外喀尔喀左翼车臣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同后金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1640年以后,喀尔喀部同卫拉特部在《蒙古──卫拉特法典》精神鼓舞下,联合一致地对抗清朝,使喀尔喀与清朝的关系趋于恶化。喀尔喀车臣汗策动苏尼特腾机思叛清,额尔克楚虎尔等虏掠巴林人畜,左翼二汗联兵抗击清军,右翼俄木布额尔德尼等抢掠归化城土默特部落。清廷针对喀尔喀部的新动向,派兵镇压了苏尼特叛乱,击败了喀尔喀联军,并采取恩威并施,拉拢分化的措施,最终迫使喀尔喀服罪认输,使其恢复九白年贡,并且初次定立喀尔喀八扎萨克,为其在喀尔喀推行盟旗制度,彻底收服喀尔喀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满蒙文原始档案材料,结合其它有关史料,对1640年以后十多年期间的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1634年外喀尔喀车臣汗致后金天聪皇帝皇太极及蒙古林丹汗遗众的两封信,反映了当时蒙古内部的关系和外喀尔咯车臣汗等人对后金政权的政治态度。由于种种原因,此信在翻译和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颇多的误差,直接影响了其史料价值。文章利用此二信的蒙文原件同满译文、汉译文等多种译文相对照,注释了词语和语法现象,指出了译文同原件之间的异同,并相应作了新译。最后对这两封信的流传情况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巴尔虎原是一个游牧部落,最早的故乡在原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尔古津河流域。明末清初巴尔虎人由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统领逐渐南移,被清政府编入八旗,分驻黑龙江、吉林、盛京等地。他们的绝大多数及其家族都居住在驻防城周围,世代繁衍生息至今。  相似文献   

5.
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0—1697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此即俗称的康熙平准战争。战争是由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的矛盾引起的。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均为蒙古之分支。在顺治初年,他们的关系是“间通使,间为寇”。至顺治中期,厄鲁特蒙古趁清军方定中原未遑远略之机,“吞噬西北,日渐强大”。(《圣武记》卷3“康熙亲征准噶尔记”)至康熙中期噶尔丹袭杀索诺木阿拉布坦自立为汗后,东侵西略,他娶青海和硕特部车臣汗之女并借机  相似文献   

6.
可汗是国君,汉语皇帝。史书上最早记载“可汗”一词的,是《魏书》卷一百三《蠕蠕传》。蠕蠕即柔然,又称芮芮、茹茹。公元402年,柔然首领杜仑自号豆代可汗。公元156年,鲜卑族登上历史舞台。近年考古发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有鲜卑石壁刻文,其中有“可寒”一词,可寒是可汗的谐音。此后,“可汗”成为北方各族的通用词,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汗,与汉语诸侯相当。有两个含义,一是属国的君主称汗,如元代的钦察汗、伊儿汗、察合台汗等。二是部落首领也称汗,如清朝的喀尔喀三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等…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对准噶尔部进行了前后长达六十七年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在有清一代国内战争史上是仅有的。本文拟对这场战争作一大致勾勒,并就有关问题作一些探索。清初,居住我国北部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即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于清入关前,即已归服于清朝。漠北喀尔喀蒙古下分札萨克图、土谢图、车臣三部,清初亦相继臣服清朝。漠西厄鲁特蒙古部,明初时称瓦刺,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中杰出、著名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本文结合公元11世纪喀剌汗王朝著名的维吾尔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所写的《福乐智慧》中的相关论述,探讨了关于家庭和家庭教育的思想对当时的喀剌汗王朝所起的社会作用,以及对于当今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语居民及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汗王朝是我国维吾尔族先民在新疆南部和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其境内操突厥语言的居民主要有: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语言——哈喀尼亚语是在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部落中逐渐形成的。哈喀尼亚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阿其图诺门汗洞阔尔满珠习礼呼图克图是清代外喀尔喀地区很有影响的掌印呼图克图之一,系理藩院注册的呼图克图,而他的前世就是16世纪末从土默特部阿勒坦汗那里得到"满珠习礼呼图克图"称号的青海洞阔尔寺喇嘛云登扎木苏。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呼图克图在外喀尔喀地区共转九世,清朝乾隆帝始授其"阿其图诺门汗"称号,并授予掌管爱马克喇嘛众徒的印章。由于清朝时期该呼图克图成为外扎萨克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师父,拥有自己的寺庙,徒众甚多,宗教地位居高。  相似文献   

11.
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腹之谋”为蒙古前四汗时期灭宋总体战略,蒙哥汗1256年已决定彻底实施“斡腹之谋”而形成全盘灭宋战略计划。但其战略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较大变化,且一再受阻。因蒙哥汗驾崩四川、忽必烈自前线临阵退兵北归争夺汗位,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1259年以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2.
“蚁族”是我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孕育出的一个社会新底层弱势群体,“蚁族”犯罪虽不具有普遍性,却值得深思。国家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蚁族”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祛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遏制犯罪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4.
蒙古文"圣成吉思汗祭祀经"在1958年于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旗被发现,但对"圣成吉思汗祭祀经"的研究尚不多见,并一般被认为是17世纪的抄本。其实,从内容特点上看,"圣成吉思汗祭祀经"应成书于1521年之前,它使人得知古代成吉思汗祭祀的实施状况。"圣成吉思汗祭祀经"的存在也证明,在左翼蒙古察哈尔曾经举行成吉思汗祭祀。另外,从"大恩赐"的范围涉及喀尔喀、鄂尔多斯以及其他蒙古部落的情况来看,可以认为,成吉思汗祭祀仪式曾经是蒙古统一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15.
蒙古联盟政府的教育理念,摇摆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协和”两者之间;日本人对蒙古教育事业的统治,并没有按着计划实施到每一个角落,它有局限性,日本占领蒙疆也终归失败。在复杂的社会风云中,蒙古知识青年选择了加强推动小学建设,使内蒙古西部的初等教育有了发展。事实上,日本人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利用成吉思汗精神,把它融进“东亚新秩序”理念之中。以蒙古知识青年为主体的民族主义也有它的局限性。知识青年反对日本对蒙疆地区的侵略、占领,但是他们并没有全面否定日本语。而在接受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时候,他们把日本语当作一种手段积极使用。他们这种实践活动也证明,他们想超越成吉思汗崇拜这种“血统性”、民族主义思想给他们带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可汗学院"、"学堂在线"、"五分钟课程网"三家典型的文史类课程,分析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三个维度上的评价得分以及各自设计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些结论,微课形式和内容都应当以"应用"为目标,与现实课堂紧密结合将赋予它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四大斡耳朵由后妃们依次继承。元朝建立后,元廷封甘麻剌和他的子孙为晋王,镇守漠北,兼领四大斡耳朵,史称“守宫”。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从财产的继承角度研究这一现象,却没有触及它的本质问题,即用途问题。翻检《史集》和《元史》,不难看出,保留是为了祭祀之用。新近的考古发掘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成吉思汗四斡耳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白室和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性质相同。均为成吉思汗灵庙,是蒙元时期遗留下的守宫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的产生、传承、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由研究可知,"那达慕"在汉语中为盛会、喜庆之意,它源于蒙古族原始的游牧生活。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依合忽力勒台"到元代的"诈马宴"、清朝时的"乃日",再到今天的"那达慕",本质上都是以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集会。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的举行,标志着"那达慕"大会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随着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推进,"那达慕"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渐渐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