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切实有效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文章以高职院校为视角,初步探索学校科研主导下的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的能级和水平,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眼务.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我国高校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制定科研奖励制度等方式,积极鼓励学校有关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其人才培养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在内涵发展中,要重新审视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摆正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内在规律及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加强应用性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基础性科研项目,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流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谋划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流高职院校应该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和办学声誉的综合体现,其主要标准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超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完善的教学条件、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创建一流高职院校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实施开放办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用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谋划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流高职院校应该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和办学声誉的综合体现。其主要标准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超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完善的教学条件、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创建一流高职院校可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实施开放办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中的学术组织,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还要依托高校科研、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为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进程当中。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渠道,具有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重要作用,并日益成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长效机制,使志愿服务在学校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加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立项的23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建立基于CORPS模式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这些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各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水平也不均衡;总体来看,各高职院校普遍对服务对象、业务运作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高职教育带来高技能人才需求和职业培训与技术服务需求增加、校企合作内驱力增强和高职办学环境优化等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采取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智力保障;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策略来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熊能 《华章》2013,(3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地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息息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和支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找到契合点,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社会服务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从问题驱动和价值功能角度出发,设计量表对高职院校教师一般发展管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确定涵盖职业道德与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层面的关键发展管理参数,以协助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持续提升,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推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高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着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契约理论,高职学校要构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约束和激励机制,共建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其办学内涵与人才培养能力日益得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与规划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校园一卡通"建设也逐步扩展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本文试图结合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实施的调查与分析,总结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学校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将其他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科研组织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大学主要有三项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方面考察,大学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科研组织创新问题已成为提高大学科研成果质量,降低科研成本的重大研究课题。而科研组织创新与提高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紧密相关性。大学科研组织创新目标是要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科研发展需要、现代大学发展需要的大学科研组织制度。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考察,我国现行的是科技与教育分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科研水平是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标志,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根本保证。由于地方师范院校大多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院校,其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总体水平不高。因此,这类院校科研工作如何开展,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依托行业、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的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类型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科研地位日益提高。科研发展水平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软实力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发展科研也是建立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宏观层面对全国高职院校三十年科研大数据加以对比分析,发现科研成果规模巨大、整体科研创新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很大提高、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程度不断加强、地区经济与历史底蕴是影响高职科研创新活力的两大关键因素,但科研发展水平不均衡、科研创新后劲不足、发文质量和影响因子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意义和责任,继续加大科研支持与投入,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办学,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并建立有利于科研创新的评价制度,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以苏州高职教育为案例,聚焦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服务和人才质量4个维度分析苏州高职教育服务苏州经济发展的人才贡献度现状,发现苏州高职教育存在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落差、人才培养规格与民生期盼存在落差、多元办学与均衡发展存在落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打造高职名校、提升人才地位和推进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供需上的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