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代画家、画论家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 若得其性。形者方圆平扁之类,可以笔取者也。势者转折趋向之态,可 以笔取,不可以笔尽取,参以意象,必有笔所不到者焉。韵者生动之趣, 可以神激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而得也。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 熟,照彼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  相似文献   

2.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辞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相似文献   

3.
此係康烈夫氏用填表法調查五百三十三個大学生所得之結果,康氏此項研究之目的欲回答下列二问題:(一)大学生對於职業之选择,其能利用平日所得關於职業之知識到何程度?(二)何种之职业知識對彼等之選業有最大之影響?此種根據事實之研究,誠為主持职業指導者甚有價值之參考材料也.譯者附誌 (一)導言自学生須注意選業研究之運動開始以來,灌輸關於各業内容之智識,已成職業指導工作中重要之事項。惟最近颇有人致疑於此種職業知識在学生方面究有若何實際上之價值,質言之,彼等所欲问者有類如下列之問題.学生選  相似文献   

4.
蒋梦麟 《教育》2010,(3):60-60
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日做人之道而已。做人之道惟何?日增进人类之价值而已。欲增进人类之价值,当知何者为人类之价值。然泛言人类之价值,则漫无所归。且人之所以贵于他动物者,以具人类之普通性外,又具有特殊之个性。人群与牛群羊群不同。牛羊之群,群中各个无甚大别,此牛与彼牛相差无几也,此羊与彼羊相差亦无几也。人群之中,则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远甚:有上智,有下愚;  相似文献   

5.
青年谋求职业成功,应参考者颇多,而以已具成功者之经验为最可取。盖职业中之性质,需要,报酬等,固可用客观方法分析调查,但个人之解决,应付等,则须赖已有经验者之报告前人已经之历程,足以指示后人之途径。故凡有相当职业成功者,其经历均可供青年择业就业之参考。本社为供给此项材料,爰向各界成功人物征求职业传略,叙述职业经历,以作指导之用。青年如能细心阅读,采取与个人情形相合者而仿行之,或可对于将来之成功有所裨益。兹将已得之传略,陆续在本刊发表之。  相似文献   

6.
《庄子。天道篇》曾以析辩眼光从独特角度关注世所珍视的语言本质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认为语言有它可珍视称道处,  相似文献   

7.
美国杜朗大学心理学教授费勒其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耐人寻味地指出:“自亚里士多德起,心理学只在理论上探讨心灵之学习,自艾宾浩斯之后,亦不过改从实验方法以研究之……而创造教学之方法,亦待心理学在此方面之研究而后成立,所惜者,即今日之教育实际,似乎阻碍创造能力之处较其帮助之处为多.彼有特殊天才之人,不一定系为学校所教育成功……反之,亦许学校甚至强迫此种天才之人,接受题材欠合理之功课,以妨害其创造能力之发展……罗素曾谓社会生活有两种动力,一为创造动力,一为获得动力,前者造成利人主义、和平与社会和谐.后者造成突冲,内外失调与战争.而吾人今日之教育心理学,只注重学习方法,知识获得,习惯养成,刺激反应与交替反射等,是乃牺牲创造动  相似文献   

8.
自教育界提倡實用,一般人士每謂人必求書本以外之知識,而後可以切於應用,所謂讀無字之書也.作者近來赴鄉間考查教育,遇農人而宣傳教育之利益,彼等每謂吾儕賴工作而生活,無須求學,大有仲由何必讀書之意.其說一若與主張實  相似文献   

9.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旧注“离离”来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分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彼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彼稷之苗”、“筱稷之穗”、“彼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课堂教学中,“苏子答客”一段的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难点,尤其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  相似文献   

11.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①。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曾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智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②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③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相似文献   

12.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13.
大医精诚     
《新读写》2014,(4):46-47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写道 :“蒙者 ,有蔽于物而已 ,其中固有自正也 ,蔽虽甚 ,终不能蒙其正 ,将战于内以求自达 ,因其欲达而一发之 ,迎其正心 ,彼将沛然而自得焉。苟不待其欲达而强发之 ,一发不达 ,以至于再三 ,虽有 ,非其正矣。……正心不胜 ,则我虽告之 ,彼无自入焉。……圣人之于蒙也 ,时其可发而发之 ,不可 ,则置之 ,所以养其正心 ,则待其自胜也。”东坡先生所论就是当今教育界一再强调的“启发式”教育。他所论的“三自”境界 ,是启发式教育的三个心理流程。这三自境界的核心 ,就是战胜自我。苏轼认为读书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想不…  相似文献   

15.
拙稿试解此诗,悬鹄的者三:一曰名物,二曰民俗,三曰古语。循标射识,庶几有当。先议遵序、破序之失。次申鄙见。 《丘中有麻》三章,章四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相似文献   

16.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中文自修》2006,(11):54-54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相似文献   

17.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相似文献   

18.
谏院题名记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相似文献   

19.
黍离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⑤?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相似文献   

20.
原文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博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