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丽 《内江科技》2009,30(6):174-174
加强隐性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建设,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良好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尹富兵 《内江科技》2016,(4):124+156
正1概念界定—体育隐性课程所谓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按照教学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2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实施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各学校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挖掘体育课程资源。体育  相似文献   

3.
研究体育课程必须重视其基本理论研究,体育课程要素的探讨即为此研究之列。本文通过对课程的主客体、要素、定义以及体育的要素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归纳后认为研宄体育课程,绝不可忽视体育学科本身、社会和学生这三要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体育隐性课程的现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体育隐性课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隐性课程不了解;半数多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大部分体育教师会无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但仍存在对体育隐性课程认识的不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满足教学、活动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张福升 《内江科技》2009,30(12):156-156
高职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文化性教育,尤其是体育文化的影响、作用,提倡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体育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简述高校体育课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的在于在体育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有未来和现在的社会生活所具备必要的活动技能及运动技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董健 《内江科技》2010,31(2):45-45,34
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旨在通过对隐性体育课程的探讨,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郐淑娥 《内江科技》2011,32(12):67-68
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课程组成的要素入手,分析和探讨我国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走向,提出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设想与观点,以期对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终生体育的世纪,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因此,广大教师和课程研究者在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创设丰富的体育隐性课程,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隐性课程的价值,促进隐形课程的发展并使其也尽可能转化为一种可实施的体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苏和平 《科教文汇》2007,(6X):108-10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体育隐性课程施教的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物质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精神因素。并且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施教方法主要有: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田旭红 《科教文汇》2012,(23):80-81,83
隐性课程是课程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隐性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调规划,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内容、功能、实施状况,表明:体育隐性课程是一种新的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指那些不通过正式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幼儿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作为隐性课程的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展与实施的资源保障,特别对于体育这门既注重理论教育又强调实践体验锻炼的学科,充分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的开设与运作提高了物质基础,是支持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保证,高校必须善于开发并高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发挥体育资源在支持学生体育课堂训练,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隐性课程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体育课程的影响方式,我们可将其划分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这不利于体育课程整体功效的发挥,不利于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此,本文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着眼点,以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清 《内江科技》2012,(5):85-8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等方法,全面了解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体育教学隐性评价指标纳入学生成绩评定范畴,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隐性评价的内容及途径进行探讨,并付诸教学实验。结果显示:体育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转变体育学习态度,改变体育参与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丹 《内江科技》2011,32(10):189+195-189,195
通过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了解与分析.本文旨在阐述开展沐闲体育课程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体育隐性课程施教的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物质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精神因素.并且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施教方法主要有: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体育隐性课程施教的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物质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精神因素。并且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施教方法主要有: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刍议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瀑 《今日科苑》2009,(18):213-213
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的手段,它不仅直观反映教学效果,而且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激励因子,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比较单一,过分强调客观性和量化评价。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和革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隐性课程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鸣 《现代情报》2006,26(10):113-114
在高校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建设中,图书馆文化无疑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课程资源.图书馆文化以其显著的功能而凸现于校园隐性课程群之中.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文化隐性课程的特征及功能,切实发挥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