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2.
抒情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文本形式,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抒情小说的解读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哦,香雪》的解读为例,概括总结了抒情小说解读的一般规律:以体解文,精准把握内容;抓住道具,理清脉络布局;品读技法,感悟浓郁情韵。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抒情小说的解读技能。  相似文献   

3.
抒情化小说程度不同地淡化情节,不追求对生活形态的逼真再现,甚至不太注重小说故事的完整与人物性格的刻画。作者叙述的重心,是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抒发某种悠远深挚的情思。因此,抒情化小说在小说结构“散文化”的同时,小说语言的功能也由通常的“陈述—再现”向“抒情—表现”转向。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模糊,一个能指对应若干个所指或所指不明。语言的所指往往超越符号本身的所指,隐含在话语“群”所组成的“关系”之中。这样,抒情化小说语言在感情性特征上的变化,带来了小说语言本体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5.
0年代初期,短篇小说创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即抒情小说的崛起。故事情节的淡化、“第二自然”的创造、传情的具象、意境创造,成为抒情小说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浪漫抒情小说宣泄了作家本人的青春苦闷、生存昔闷与社会苦闷.在题材、人物、技巧方面,均以主观抒情为前提;心理描写多姿多彩.其浪漫抒情小说受外国文学影响甚大;其“自叙传”体式显然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已超越了“私小说”,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  相似文献   

7.
孙光萱 《新读写》2008,(3):47-47
若问小说和诗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简单说来就是:小说长于叙事,诗歌贵在抒情。长于叙事,即常常以人物、地点、情节的详实描写取胜;贵在抒情,则不妨对人物、地点等作出灵活多变的处理,让读者通过自由驰骋的想象获得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诗文小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的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小说”。“诗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莺莺传》以至《西厢记》、《娇红记》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刘庆邦的柔美小说文本的分析,揭示出刘庆邦的柔美小说在对中国田园牧歌型抒情小说风俗民情的描绘,田园牧歌情调的营造,人性美的讴歌的承续上,又表现出追求情趣美、趣味化等新特点。并结合作家个性和时代潮流对这种新变作出了分析,指出刘庆邦的情爱小说是中国田园牧歌型抒情小说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继承传统的同时而主动作出的调适:由雅向俗,从高品位的审美趣味的追求转向世俗化、大众化趣味的迎合。  相似文献   

11.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废名乡土诗化小说展现了缤纷多彩的诗化艺术世界,他以营构意境,诗化散化的文体特点,改变了抒情小说的模式,扩展了作家的审美视野,更重意境和审美,拓宽了抒情小说的文体。其叙事策略主要采用了淡化情节、营构意境,自传倾向、抒情叙事,儿童视角、情感内倾,打通文体、诗化散化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了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变化,即:湘西社会变化中的堕落趋势逐渐成为他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其文体遂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抒情的笔致中也浸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讽刺。这和他原先充满牧歌情调的乡土抒情小说相比,显示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走向现实的倾向。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现实的社会政治压力、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小说自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超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单纯的采撷民间杂录传闻而成的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构思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抒情特性。尤其是以爱情题材为中心的小说,其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婉转动人,显示了唐代传奇小说的巨大成就。因唐小说的创作者大多是文人才子,具有鲜明的抒情色彩和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