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刊讯教育部10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国各地各部门都要陆续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建立这样一项制度,也要设立新闻发言人。他认为,推进新闻发布制度,是政务公开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会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努力完善下去。王旭明透露,40位来自各地高校的有关人员,已经接受了中国教育协会教育机制分会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这为学校的新闻发布工作打下基础。与其他新闻发言人不同的是,作为精英荟萃之地的学校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具备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如思维清晰、口齿伶俐、熟悉有关政策文件等,还要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发言人还表示,学校新闻发布制度的具体措施将在今后陆续公布。他特别强调,学校要给新闻发言人一个宽松的环境,要让他们不但“会说”,还要“敢说”“,不怕说错”。目前,北大、清华等著名学校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教育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逐渐建立起来。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要真正实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诉求,就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为发言标准,以公开为发言基础,以实事求是、发布真实信息为发言态度,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为发言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是权威信息发布的官方平台,是保证民众知情权、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具有助力政府控制引导舆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作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只有30多年的时间,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打造透明政府和回应政府,使政府信息可信,使“大道消息”胜过“小道消息”,使“主流舆论”赢得“网络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环境,规范高校内部重大新闻的发布,搭建互通互动的信息平台,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成为高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是高校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重要体现,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宣传和新闻是两个概念,”面对着参加“首期高校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的高校宣传部长们,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如是说。“宣传侧重的是静态,是单向性的、一方的行为,它有一定的权利色彩,有一定的功利性的目标,”王旭明说,“而新闻传播是一种行为,是动态的。它可以在交流中不断变化,具有双向性。受众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面对国家各级行政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大大改善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在公众的整体形象的新形势,王旭明对高校引入并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充满信心。看到来参加本次培训的高校宣传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6.
高校如何面对公众目光:把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25日,在教育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特别介绍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全国30所高校的宣传部部长——“首期高校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在荧光灯下,来自不同高校的新闻宣传负责人正在注视和学习王旭明的一举一动,在未来并不太长的时间里,这些宣传部长也将分别走上各自高校的前台,代表学校发言,成为学校某种意义上的形象代表。毋庸置疑,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促进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高等院校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也已经进入大众视野。日前,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二元属性看其在我国作用弱化之主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下情境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践中作用弱化的突出问题,从新闻发言人制度自身所具有的“信息通报机制”和“政府公共关系手段”两种属性出发,指出在“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缺少法律保障和法律认可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两种属性无法达到合理和理性平衡,并最终导致新闻发言人制度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与公众关系密切的事业单位,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议论权和参与权是它的义务。高校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明确两个概念,即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实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明确高校新闻发布的职能,即高校新闻发布的文明执政意义、依法治校意义和树立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场催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目前,网络新闻发言人在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反馈不及时、交流不平等等一些问题。只有在制度建设、培训管理、新闻发言人自身自我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努力,才可以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信息化民主社会的产物,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公众信息知情权的实现,也有利于使公众利益实现最优化。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较晚,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作为整个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规范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已发生深刻巨变,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促进高校与社会沟通的最有效手段。高校有效地运用新闻发言人制度来保障社会公众、师生对学校有关信息的知情权,推进校务公开、民主治校步伐,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化解公关危机,是维护学校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惠州市是广东省第一个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地级市。该制度的建立,为惠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随着经济转轨、社会阶层分化与文化多元化,当代中国媒体在运作和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敏锐地把握住这种新的变化,正确看待惠州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效与实践当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党和政府调控新闻传播的能力、凸显新闻发布活动传播效果、逐步实行新闻发言人专职化和专业化、更加注重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传媒及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惠州市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13.
“您了解新闻发言人制度吗?”您是否关注过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的具体工作?”“您认为高校宣传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这是本刊在举行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之前,发给各高校意向调查表中的几个问题。从反馈表中的情况记者发现,超过半数以上高校表示对此制度的建立并不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末,教育部要求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该制度是高校深化改革进一步实施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治校的必然趋势,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措施;高校在实践中要努力把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特点,选拔好新闻发言人,加强对这一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机制,为公众所熟悉,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尚未广泛走入公众视野。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2008年12月19日,海淀区政府公布的《教育系统新闻发布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指出,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发轫于政府公关的需要。无论是发达的美国,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之所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内用于满足人们的知情权,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对外则是提升政府形象,加强其他国家对本国的正面认识。正是基于此,我国在施行改革开放大政时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正被引入高校。就此,本刊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新闻学者李磊。李磊认为,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相关信息,但是,…  相似文献   

17.
微博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几乎人人都是自己的发言人,微博的即时性、便捷性、准入的低门槛以及病毒式传播等特点使信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地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微博给新闻发言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发言人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一些负面信息和质疑的声音作出回应,就会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会对所在部门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即发言人制度的法律保障监督体系;新闻发言人是信息公开还是言论垄断;新闻发言人的素质、选拔和培训。通过对美国发言人制度的对比研究和传播学理论意义的探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余芳梅 《文教资料》2006,(14):217-218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这样有利于政府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本文分析了政府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一般企业公共关系中新闻发布的原则,提出政府新闻发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存在主体分散、信息内容狭窄、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域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食品安全监督公众参与至关重要,信息发布主体以统一发布为宜,信息内容以公开为原则。我国《食品安全法》设立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公布制度;构建了“统一与分散相补充、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信息发布网络;将食品安全信息分为“重要信息”和“日常信息”,前者由卫生部门统一发布,后者由其他监管部门分散发布。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应落实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设置“信息公开内部申请程序”;通过法规和规章进一步明确列举主动公开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