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学者William E.Doll在他的著作《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课程是形成性的而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课程,干扰的因素是丰富的转变性课程的内在”,要求人们要从生成的角度来理解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堂旨在建构一个和谐、开放、活跃、高效的,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同时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知识汲取平台.  相似文献   

2.
化学"生成性课堂"的一个教学案例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化学教学》2006,(6):40-42
1生成性课堂的含义及可能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按照笔者的理解,这里所说的“预先设定”是指教师的教案,而“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就是指要把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变成过程开放、动态生成的“生成性课堂”.  相似文献   

3.
对于“生成”的课堂,钟启泉教授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那么,面对课堂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教师该怎么做呢?一、尊重“生成”:张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  相似文献   

4.
“开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质疑探究——总结归纳——拓展生成”五大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学生、开放教师”的策略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当充满灵性与智慧,是开放、民主、互动对话和相机生成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那么,生成的课堂就是这种理想的课堂。如何在生成的课堂上,让不曾预设亦精彩?策略有三:一、明确关系,理解概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要清楚预设和生成的概念。“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如教学设计、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独特的感受。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生成的课堂,那么,预设与生成有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是立足于“人的发展”而提出的。开放的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展示。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就目前看,真正要实现课程的开放.首先要实现课堂的开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活泼、健康发展的天地。而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先成为一个“开放”的人,需要教师用开放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的个体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学思想要真正完成职教英语课程改革任务,沿袭常规课堂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以前课堂上教师把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而新课程改革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互动”,“开放”和“创造”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生活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的坐在课堂上学习的几十名学生当中,肯定有学生会把教师不知的“新知识”带到课堂上来,教师不是绝对的“先知”了,在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提倡并允许学…  相似文献   

8.
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实在的课堂”,备课中体现朴实,教学中体现扎实,敢于暴露问题的真实;给学生一个“质疑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当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堂。当老师不再谨小慎微、惟恐出错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课堂越开放,学生越自由。然而,如何建构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从现在开始》这节课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学习过程的开放——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科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素材、开放的试题、开放的观点、开放的答案,还需要教师有开放的心态、意识和教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另辟蹊径”,做到不唯师;允许学生“挑战教材”,做到不唯书;允许学生“童言无忌”,做到不唯上。  相似文献   

11.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感受到的是“生命课堂”、“开放课堂”和“主体课堂”的存在和活力。因此,应树立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和主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生现。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逐步的实施,要求我们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以便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开放课堂时空封闭的课堂教学是以上课、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的,教师走进课堂才向学生宣布学习开始。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凡是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地方都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所以,它可以包括:(1)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前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  相似文献   

13.
开放课堂的内涵美国教育家希尔伯曼(C.E.Siberman)认为,开放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上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高耶尔(RP.Goyal)在研究中发现:“开放课堂中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方面比中间型课堂的学生得分高,而中间型课堂的学生又比传统课堂的学生得分高。”而这些品质,正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特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开放式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寻求到更好的时空。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最平常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发生质的改变。新课改呼唤开放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总而言之一句话,学生“真在课堂”。学生“真在课堂”,是指学生身心俱在,身心和谐统一,全身心投入的课堂。然而,严酷的现实是学生没有“真在课堂”,而是形神游离于课堂外。如果学生上课或形不在,或神不在而形神分离,学生便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学生也就不是真学生,政治课便没有绩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首先,要开放教学内容.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努力寻找教材之外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的内涵,让数学课堂充盈着文化的魅力.其次,要开放学习时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数学教师.我寻找着“优效”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交流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开放”、让学生“放开”,如何让课堂“低耗高效和优效”,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充满情趣”,是多少教学人一直在渴望、追寻的教学“本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基于此,作为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开放教学的课堂,就是需要教师营造平等、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一是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应试的枷锁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按分数给学生分出等次,受青睐的是少数成绩好的优等生,班级里的多数人常年处于落后的焦虑甚至受歧视的难堪之中。开放教学的课堂上,需要教师不只是从考试成绩或从知识的角度看待学生,而是从“人”的角度来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尤其那些成绩不理…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堂。当老师不再谨小慎微、惟恐出错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课堂越开放,学生越自由。然而,如何建构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从现在开始》这节课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苑新语     
《内蒙古教育》2010,(6):11-11
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引导学生做“应该做的事”。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副教授周彬言道,课堂管理的确要告诉学生什么不能做,但更需要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需要告诉学生如何做应该要做的。我们现在理解的有序课堂还只是停留在如何禁止学生做“不应该做的事”,而真正的课堂有序却是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做“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正“生长式语文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它具有扎实平实、互动生成、热情开放、智慧生长的特征。它强调“课堂就是一种生长”,认为课堂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试图将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既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着眼于发展的“远点”,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头,让学生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