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本从叙事本及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山歌》反映了在封建伦理松驰及崩溃的前夕,以男权为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化的崛起,本从本内容和叙事视角的事构建女性主义的隐喻。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创作的《洛丽塔》是一部在艺术上有极大创新的小说,也是一部极富争议的风云之作。从不同的文学角度来分析和阐释这部作品有着不同的文学意义。基于此,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分析并阐述洛丽塔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如何觉醒的,以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群芳亭》这部小说中,赛珍珠对精明干练、追求精神自由的吴太太的形象塑造使西方读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女性;而与昊太太处于同一社会转型期的疯狂女人周蘩漪是曹禺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受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婚姻自由观念的影响,她们积极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之爱,渴望拥有婚姻生活中的话语权,但又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中苦苦挣扎。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看,她们的觉醒、反叛和追求独立,缘于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女性文学的繁荣,关乎女性主体、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文学等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女性电影也成为评论界的一个焦点.从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无穷动》着手,对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进行了论述,试图揭示女性电影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简·爱》体现了勇于反抗不公待遇、竭力维护自我尊严、热爱学习、追求新生活及追寻真爱的女性主义.由此联系到当今中国女性的窘境:在教育、工作方面遭受歧视;忍受不公平没有觉醒意识;不能真正自由追寻真爱;经济上男性于依赖.因此倡导将《简·爱》的女性主义适用于中国女性,同时指出要依据时代变化发展女性主义,使得中国女性获得真正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 ,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 ,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 ,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 ,挖掘个人经验 ,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 ,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及目的;通过分析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暴风雨》,逐步揭示了其中所表达的19世纪"父权制"意识对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女性对此的反抗与斗争;在全面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归纳了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并由此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存在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1.
奉柳  朱婧 《文教资料》2011,(20):4-5
《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明珠,但二者中的女性形象却有极大差异。前者多贬低女性,后者却极力赞美女性,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和当时人们接受心理的不同等原因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此现象表明了明清时期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生命本体意识的复活。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中表现出比较成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父权制下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与女性的统治的一致性。托尔斯泰表达了对女性遭受土地生存权利和爱情婚姻权利的双重剥夺的不满,揭示了沙俄男权社会制度是危害女性生态发展的根源,并对女性自身意识觉醒和生态方向的救赎发展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劝导》的文本分析,比较了这两部作品中所描写的婚姻模式,揭示了后一部作品在婚姻模式这一方面的进步性,并且从社会因素、文学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其进步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奥斯丁对于婚姻的观点也发生了进步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但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前卫性,而且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女性主义批评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本以《弟况们》为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其中姐妹情谊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荆棘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呼唤》被认为是"作者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解放充分体现了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的女性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A3):14-15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是美国女性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一家日常生活的描述,刻画了鲜明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表达了女性自主自强、追求平等的诉求。本文以马奇姐妹们的母亲为中心,分析论述马奇太太在"小妇人"们的成长历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的代表,其代表作《爱玛》更是被认为是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章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出发,阐述了小说《爱玛》的创作背景,针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吴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23-125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兴起,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强调重建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