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飞宇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57-61,75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文委会对抗日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依据了中共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具体体现在张闻天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中.张闻天的文化指导思想,主要见诸《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指示》和《发展文化运动》;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则以《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张闻天与毛泽东对文化的指导思想有差异:张闻天将“民主”明确纳入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毛泽东却用“大众”涵摄“民主”;张闻天制定并执行的具体的文化政策,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总目标也不乏抵触.  相似文献   

2.
对张闻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张闻天提出的人民群众是主人、建立健全各种民主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张闻天民主思想的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家,是我党理论宣传领导人,张闻天同志在中央苏区时,积极传播马说思主义:倡导成立了理论宣传工作的组织,撰写了20余篇理论文章,出版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研究》两书,脚踏实地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一批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实际工作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的《论待人接物问题》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光辉文献,提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在抗战实践中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论待人接物问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南鸿》周刊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1925年3月30日《南鸿》周刊第1期在重庆正式出版。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之前,点燃重庆新文化运动火焰,推动重庆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期间,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把重庆“变成一个大造反的世界”。《南鸿》周刊的遭禁,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重返上海,成为张闻天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1.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的概括前后出现过变化,先是主张使用"民主的"口号,后又放弃了"民主的"口号,最后在"大众的"口号中充实进了"民主的"内涵;2.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确立的标志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发表;3.中共之所以最终采纳毛泽东的而弃用张闻天的认识,一是因为毛的认识修改后与张基本一致,二是因为毛对"民主"的认识与当时中共党内多数人的认识更接近,三是因为毛、张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近年来张闻天研究十分活跃,硕果累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曾成贵同志撰写的《近五年张闻天研究述要》一文(载《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第四期),汇集了这方面的许多成果,但尚有一些重要遗漏。且1987年以后张闻天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成果。笔者特将收集到的1985年以来张闻天研究成果补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张闻天是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领导者,其科学的、民主的、系统的文艺思想对于延安的文艺运动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张闻天对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设想,他提出了当时文艺的总的服务方向,即中华民族新文化为抗战建国服务,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张闻天对于中华民族新文化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指出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中若干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张闻天推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十分关注文化团体和知识分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民主性精华。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闻天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经济理论家.在中央历史上.可以说.他是最早主张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高级领导人之一.在他看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只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自30年代初他提出这创见后,围绕着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张闻天同那些“左”的口头革命家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本文就这一问题介绍一下张闻天在这方面提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唐家辉同志在1986年7月4日的工人日报发表的《关于民主观念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民主是国家制度,不能把民主与工作手段等同。这个论断诚然是无可非议的。不过,我认为对民主如果仅仅作出这种理论上的界说,甚至干脆断言民主“不是工作手段”,只注意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和作为工作手段的民主的区别,而无视二者的联系,仍然没有全  相似文献   

12.
专题一走进新《纲要》本专场的发言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民主幼儿园要真正走进新《纲要》,首先要使教师意识到《纲要》与自己有关。北京顺义区石园幼儿园的发言很生动,他们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曲折过程。刚开始时,幼儿园要求教师背诵《纲要》有关内容,并组织竞赛活动,对此教师不感兴趣,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来幼儿园从专制走向民主,考虑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如导读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同伴交互式学习、专家引领式学习等。最后教师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要我学《纲要》”变为“我要学《纲要》”。…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在《旅途》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东方完美男子的形象,甚至被美国女子追捧成为"白马王子"。本文就是以张闻天早期长篇小说《旅途》为基础,分析小说主人公王钧凯"白马王子"形象体现出的作者反封建的思想,并以此来阐述张闻天走向革命"旅途"的社会原因和爱情动力。  相似文献   

15.
闪耀着演讲美学之光的精品○梁勤《在北京101中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和《为了先驱的呼唤》,这两篇演讲体现着演讲美学的磁性与魅力,愉悦人心,激励人心,振奋人心。以下,我把两篇演讲简称为《发言》和《呼唤》。《发言》的演讲者是北京101中学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两《唐书》中《李邕传》对李邕的记载不尽相同,存有谬误.参考两传及其它文献确定了李邕的籍贯和生卒年.根据这些线索,进一步对李邕的两个碑版书迹中存在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其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直接论述了有关教育的问题,从抓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推倒和批判“两个估计”,纠正忽视知识、  相似文献   

18.
周大新的《向上的台阶》和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当代文坛书写社会阶层流动问题的名篇。两篇小说在透视社会体制问题和分析个人责任承担方面各有侧重,大异其趣,但都表现出了质疑主流文化政治的洞见,彰显了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他以笔为武器,批判封建纲常道德,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张闻天创作的小说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可以探其思想变迁的轨迹,以及为找寻生命的真意义,为探得一条光明的道路而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曾多次将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张闻天之所以能够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与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务实的理性精神、长期的国情调查研究和忧国‘忧民的主体情怀等内部因素密不可分.同时,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能否转为现实,与党内民主建设和决策机制完善等外围条件也密不可分.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外部条件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建设有极典型的个案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