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喜欢学习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啦,背得滚瓜烂熟,说起用兵打仗的事,指手划脚,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放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抵得上他。  相似文献   

2.
《史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兵法记得滚瓜烂熟,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当将军,只按兵法条条指挥,结果在长平之战中惨遭失败,赵括也被杀死。可怜那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后绝大部分被活埋了,从此赵国由强盛走向了衰败。赵括的兵法知识真可谓是炉火纯青,可为何仍兵败于长平呢?关键在于他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运用兵法,全军覆没就顺理成章了。由赵括战败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否也在死搬教条呢?这是发生在我周围的一个真事:老师告诫小学生过公路时,一定要等到汽车过了以后再过,这些小学生走到公路旁时,…  相似文献   

3.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用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青时学习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让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根据兵书,不知灵活处理,为秦军射死,部下45万人全部被俘。后来就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4.
请你阅读古时候,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是名将赵奢(she)的儿子。赵括从小就读了很多兵书,提起用兵作战来,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连父亲也辩论不过他。赵括自以为能用兵如神、天下无敌,可是他父亲总说他只  相似文献   

5.
赵国大将赵奢,通晓兵法,英 —亘善战。他有个儿子叫赵括。r用兵打仗,那么危险的葛一他却说得如同儿戏。实际士他这只是纸上谈兵t’泰国侵赵.寡人听说你-自臻略胜过你父亲cj—将军.敌情不清.、贸然出击很危电兵书上说的不会、L膏错n赵括盲目相信兵书.不顾实际。贸然 进攻,最终导致长平之战’惨败画说五千年·先秦篇 纸上谈兵$中华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纸上谈兵     
《下一代》2010,(11):29-29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解释】:比喻只凭书本知识,夸夸其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故事】:赵奢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赵括把兵书背得烂熟,即使是身经百战的父亲与他谈论用兵之道,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仍然说儿子不能领兵打仗,否则国家就要毁在他的手中,因为他只知道"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纸上谈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战策,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这位将门虎子,令世人称奇,许多人以为,赵括将来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王派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廉颇认为只有坚守不出,才是拒敌的良策。果然强秦对赵奈何不得,双方长期相持。于是秦军用计,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秦将白起设伏兵把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赵括被射死,赵军向秦军投降.留下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8.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被认为是军事奇才。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闭门不战,秦国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它的字面意思是:仅仅在纸上谈论怎样用兵打仗。这个成语,是根据古时候有一个叫赵括的人的故事概括出来的。古时候的战国时代,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军赵奢。赵奢  相似文献   

10.
孙碧霄 《考试周刊》2011,(63):26-27
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曲京剧老生戏“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使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马谡成了一个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反面典型,知名度甚至可以和战国时期的赵国主帅赵括相比——当年由于错误指挥,赵括他亲手葬送了自己和赵国四十万大军的性命。  相似文献   

11.
战国后期,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战斗空前激烈,最后秦胜赵败。司马迁的《史记》有两处记载了这次战斗,一处记在卷五的《秦本纪》中,大意说:秦昭王在位的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去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投降了赵国,秦国因此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发兵抗击,相持了很久。秦国派武安君白起带兵去进攻赵军,大败赵军于长平,把赵军40多万人都杀掉了。另一处记在卷四十三的《赵世家》中,大意说:赵孝成王七年(即秦昭王四十七年),免去了廉颇的将军之职而以赵括代之。秦军包围了赵军,赵括率领军队投降,他手下…  相似文献   

12.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13.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将叫赵奢,他屡建奇功而位列上卿。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有一次,他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地位很高,名声、势力很大。他的管家常狐假虎威,抗拒缴纳租税。赵  相似文献   

14.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临阵换将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在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终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语设计 公元前260年,秦国发兵进攻力量强大的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率军迎战。廉颇在长平筑垒坚守,双方相持三年。在此情况下,秦国使用反间计,故意扬言廉颇只善守而不善攻,秦国不怕廉颇,最害怕的是赵括。赵王没有真正了解廉颇的军事才能,也不去向将士了解战争的情况,征求具体的对策,就信以为真,调回了廉颇,改派缺乏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 赵括到阵前,也没有调查研究,盲目率军出击,被秦军包围,粮食供应又被切断。赵军断粮46天,五次突围不成,结果赵括被秦军射死,40万赵军士兵在投降后全部被活埋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赵王和赵括都没有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于战争是如此重要,对其他工作又何  相似文献   

17.
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的分析,过去大都着眼于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强调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对秦斗争的机智勇敢,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质;赞扬廉颇忠于祖国,勇于改过的精神。从局部看,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从全篇看,就不够全面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多人合传,全篇写了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李牧等五个人物。通过这五个人物的传略,反映了赵国从赵惠文王到赵王迁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反映了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强调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国家就强盛;君主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国家就败亡。  相似文献   

18.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这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散文。文章的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当时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即位,因当时孝成王年纪小,所以由赵太后执政。故事中的赵太后,《战国策》里也称“威后”,也就是惠文王的王后,孝成王的母亲。赵国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19.
《赵将括母》中的对比法实在精采!一则短文,四组对比,有主有次,有明有暗,都围绕中心,又各有侧重,令人叹为观止。“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而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说:“括不可使将。”于是围绕着赵括能不能为将的问题,在孝成王和括母之间展开了一场论辩。括母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就将其夫(赵奢)与其子(赵括)作了鲜明的对比: 其一,赵奢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赵括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一个平易近人,以德感人,深得人心;一个高高在上,以威逼人,不得人心。其二,赵奢为将,“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赵括为将,“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一个廉  相似文献   

20.
《史记·秦始皇本纪》1、本文[注释]1:“质子:……庄襄王子楚当时是以秦王的儿子被质赵国,所以称质子.”这段话有错.庄襄王子楚,是秦孝文王的儿子.他为质于赵时,孝文王还是太子,未当国君.那时当政的是孝文王的父亲,庄襄王的爷爷秦昭王.既然如此,子楚当时怎么会“以秦王的儿子”的身份为质于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