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手上、皮肤上遍布着细菌,空气和水中有无数的微小生物,这些现代社会的常识,若放在几百年前,人们会以为是天方夜谭!是啊,细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几百年前的古人怎么会相信它们的存在呢?不过正是三百多年前,一个人凭着对微小事物的好奇,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他,就是列文虎克。  相似文献   

2.
正你观察过微观世界吗?微尘中闪烁的晶体、昆虫闪闪发亮的眼睛、微生物似乎永远不动的身体……这是个有趣的世界,它和我们同在,却不易被肉眼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才帮助人们打开了观察微观世界的大门。少年时的列文虎克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一有空闲,他就喜欢干两件事:一是模仿隔壁眼镜店的工匠们磨制镜片;二是到杂货铺对面的一个老爷爷家听故事。有一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法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专家和生物学家。1675年的一天,同往常一样,列文虎克又在显微镜下观察什么,时间长了,他感到眼睛疲乏,便出门到屋檐下休息。这时,天正巧下雨,望着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列文虎克突发奇想:“这清洁透明的雨水里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呢?”随即拿来一支试管接了一些雨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出乎意料,显微镜下竟有成百上千只“小动物”在活动。他兴奋极了,可是,过了不  相似文献   

4.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Anth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是十七世纪杰出的业余科学家和显微镜制造者。1632年他出生在荷兰的德尔夫特。这是一个以生产啤洒和瓷器闻名的城市。父亲是一个篮子制造商,母亲是酿酒商的女儿。列文虎克6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16岁的列文虎克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亚麻布商那里当学徒,对检测麻布质量的放大镜发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5.
文文是个听话的孩子,但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危险。他经常在家里爬上爬下,特别喜欢爬到家里那个临街的、宽宽的窗台上,看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每次妈妈看到他这样,总要大声喊:文文,赶快下来!这多危险啊!”西西喜欢用小手摸东西,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看到墙上有个小洞,他会用小手去抠啊抠。当他看到墙上的插座时,也会用小手去摸摸看。孩子为什么不知道危险呢?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自己去探索世界,学会了使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一切。同时,他对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好奇,也越来越能干。通过眼睛看,他认识了色彩、大小等。通过用…  相似文献   

6.
1.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组合而成,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其能被人的肉眼看到的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焦距较长;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相似文献   

7.
一天,爸爸带我到他的工作室去.我可高兴了,这可是爸爸第一次让我去他的工作室啊!   来到爸爸的工作室,我看到有很多仪器.不过,我被一台奇怪的仪器吸引住了.它是黑色的,弯着腰,有一个较长的鼻子.爸爸对我说:"这是显微镜,可以让你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玩出的名堂     
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的父亲是制造篮子的手工艺人,母亲来自酿酒艺人家庭。列文虎克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小时候,列文虎克只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一家布店当学徒,后来,他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不过他的生意并不成功,因为他很快就转行做起了看门人。  相似文献   

9.
一个大热天,七个小男孩由符兰齐克领头,来到河边。他们在沙滩上修道路、筑碉堡。玩厌了,就扑通扑通往河里跳。他们在河里游呀,叫呀,白花花的水沫溅成一片。符兰齐克看了看伙伴,一个个数起来:“一、二、三……”他点了几遍,都只数出六个来。他惊慌地叫开了:“喂,有谁淹进水里了?我们来的时候是有七个的,可现在只有六个了!”孩子们心慌起来,也都点开了数儿。“六个!只有六个!”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叫起来。他们有的用树枝在河里捞,有的扎猛子钻到河里去摸,大叫大嚷,乱作一团。符兰齐克在水里摸到个东西,就哇哇叫:“在这儿!我抓住他了!”“抓牢他,…  相似文献   

10.
这里搜集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而又容易用错的近义词若干条,采用故事、童话、儿歌等形式加以辨析,目的在于生动活泼地向少年儿童传授词汇知识,结合进行科学文化常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发现发明—六三二年出生在荷兰德夫特小镇的列文虎克,是显微镜的发明人,也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他十六岁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时,看到透过磨制的镜片能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就产生了要制造一种机器,去观察自然界一切微小事物的强烈愿望。此后,他利用每天的工余时间拾碎玻璃,时常通宵不眠地磨制镜片。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头发花白了,但还在坚持不懈地磨镜片,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终于磨成了两块晶莹透亮的镜片,他把它们隔开一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说他好,也不能判断他坏,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买东西赊账,在账本上签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名字后自己忘记了,没有及时还,让人以为他是一个骗子,一个混蛋。店老板也把他的样子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一有空就拿出账本,反复研究这个人是谁,想法子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他自己看到了这个账本——“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相似文献   

12.
一大,爸爸带我到他的工作室去.我可高兴了,这可是爸爸第一次让我去他的工作室啊! 来到爸爸的工作室,我看到有很多仪器.不过,我被一台奇怪的仪器吸引住了.它是黑色的,弯着腰,有一个较长的鼻子.爸爸对我说:"这是显微镜,可以让你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爸爸教我怎么操作它,等我熟练了以后,爸爸往一块长方形的小玻璃片上滴了一滴液体,问我:"你从液体里面能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13.
单显微镜是由古代放大镜发展而来,实质就是高倍放大镜,是具有物像清晰、制作简单的光学仪器。三百年前荷兰平民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显微镜首先看到了细菌,因此成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创始人、最先看到活细胞的人。  相似文献   

14.
宝宝不记事的!真的吗?其实宝宝也是有记忆的,千万不要忽略这个宝贵能力的培养哦!别以为小婴儿“没头脑”、没记性。其实,从宝宝记忆力的发展阶梯看,3—4个月的宝宝可以记住前一天他第一次看到的东西:5—6个月的宝宝则可以记住最远两周前,他第一次看到的东西。没想到吧,小小年纪也有这样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15.
一般普通显微镜的视野里大都没有指针,这给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带来了不便。我们不妨自己动手给目镜加一指针,制成指针目镜。 目镜通常由两个透镜所组成,上面一个与眼接触的叫做接目透镜,下面一个靠近视野的叫做视野透镜或会聚透镜。在上下透镜的中间或视野透镜的下面装有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光阑,在这个光阑面上就可以安置自制的指针,具体做法是: 1、光阑在视野透镜下面的叫正目镜,这种目镜取下后反放就可看到光阑。光阑在接目透镜和视野透镜之间的叫负目镜,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这种目镜需旋去接目透镜后才能看到光阑(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栋梁 《初中生》2014,(16):28-31
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观测,仅仅局限在用肉眼或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显微镜的出现,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类得以突破人眼极限,观察到物质的微观构成。我们在酷咖网(kuka.hnjy.com.cn)"发现"板块,为大家呈现了一系列微距事物图像。马上注册、登录,和我们一起探索世界吧。  相似文献   

17.
供单显微镜     
单显微镜是由古代放大镜发展而来,实质就是高倍放大镜,是唯一具有物像清晰、制作简单的光学仪器。三百年前荷兰平民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看到了细茵,因此成为伦牧皇家学会会员、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创始人、最先看到活细胞的人。  相似文献   

18.
拉钩上吊     
一个悲剧作家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你能不能帮我做个海棉枕头?”“干什么?”“我每写完一个剧本,就躺在这海棉枕头上看一次,让流下来的眼泪滴到这个枕头上,看完后把眼泪挤出来,看眼泪的多少就知道剧本的效果好坏了。”剧本的效果有一位就读物理系的机车男骑士,在闯红灯后被警察拦下来,当警察正要开罚单时,他急忙说道:“警察先生,你知道一个物理现象吗?就是当我们的速度愈来愈快时,看到的红色的东西就会变成绿色的。所以我刚才明明是看到绿灯的哦!我并没有闯红灯的。”警察先生愣了一下,说:“少年耶!这物理的原理我懂,可是,要把红的看成绿…  相似文献   

19.
<正>二十一、定计上午间操时,我在操场跟操,接到了薛文利妈妈的电话:"老师,啊呀!这就不能怨孩子,全是大人的过错。""怎么了,薛文利妈妈?""薛文利今天在课堂上肯定睡觉了吧?昨天一晚上他爸看电视,他也看,我让睡觉,父子俩谁也不听,看连续剧一直看到半夜两点多。我还不能说,我一说,他爸就跟我吵,这全是大人的过错,不能怨孩子!"薛文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顾客们快来看一看,瞧一瞧,这里的东西又好又便宜,真是价廉物美呀!”“你好,请问你需要点什么吃的?我们这儿的食品可丰富了,一定会让你吃得津津有味!”看到这里,你可别以为这是什么促销会,也别以为是什么买卖商场,这里呀,正在举行的是小朋友之间的“义卖场”、“小吃街”、“拍卖行”。“让世界充满爱”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