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2.
罗庆文 《广西教育》2008,(20):95-9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本框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学好这框题的知识,将会对后面的课程,包括初二、初三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两次提到了"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一次是在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中,教材提到"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另一次是在第九课《心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承诺是金”。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被选编九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1课《风筝》(第五单元),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与第16课《社戏》(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的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单元)和第6课《雪》(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7.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设计分析(一)教材分析"公平正义的守护"一框属于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该单元阐述了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本框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二框内容。在第一框"公平正义的价值"中,教材阐述公平正义的内涵、意义和重要价值,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第二框的认知基础。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探讨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主要从个人和法律制  相似文献   

9.
柯常达  陈淑琼 《新教师》2020,(3):12-12,22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的修订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其背后凸显的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毋庸置疑,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法律明晰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更多的是起到兜底作用。因此,除却法律的政策设计和制度要求外,未成年人保护实际上也亟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苏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部编语文教材中,就有《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多篇脍炙人口的苏诗。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共选了苏轼的五篇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相似文献   

11.
王红 《广东教育》2004,(8):26-27
初二思想政治课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的第三框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节课的导入,我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原本是高三下册的课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作为略读课文,编入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三课本。新实验教材进行这样的调整,显示出对传统文学和古典文  相似文献   

13.
<正>拿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浏览目录,会发现一个特殊现象:看到大部分课题与框题,就大概知道课程内容,但如果单纯地看第七课课题及框题,就会对课程内容感到有点茫然。第七课课题是"共奏和谐乐章",两个框题分别是"单音与和声""节奏与旋律"。单看课题与框题,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在教授音乐知识。如果进一步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教材文本在阐释问题时多处使用了音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科》2006,(1):16-18,87
识记:全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的名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 理解;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从国家利益和青少年的自身需要两个方面,说明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活动: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列举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结合实例,谈谈自我保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共设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其中,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共设两课,即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现结合课标要求,对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加以简略解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本课共设两框,即"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和"做负责的人"。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本框设两目,即"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和"责任你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此,我国产生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奠定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分工,确定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本文拟对学校保护工作谈谈粗浅体会。一、学校保护的法律要求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第一目“种种侵害”开篇第一个探究活动中,利用各种材料展示了来自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侵害,如意外事故侵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等。为了说明意外事故侵害,教材通过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这是继九十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又一部以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保护对象的国家法律。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行,有效预防犯罪有着重要意义。该法甫一颁行就受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着重讨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教育问题。 一、学校应做好预防犯罪教育 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越来越突出,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成为较密集的犯罪人口群。未成年人犯罪呈暴力性、群伙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对“隐私”这一内容的设置,对于唤醒未成年人保护隐私的意识,提高未成年人保护隐私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好隐私问题的“度”非常重要。下以《思想品德》(江苏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维护隐私权》一课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欣 《教育艺术》2020,(4):27-28
《桥》这篇短小精悍的微小说,原人教版教材中,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6课,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感人的故事,并能入情入境地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在统编教材中,这篇小说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同单元课文有《穷人》《在柏林》。本单元"双线组元"的构建体现为人文主题——"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对比教材编排特点,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中,对学生到底需要领悟什么表达方法作出了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