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异星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33-35,53
<锻炼锻炼>是一个充满紧张的复杂文本.它的潜文本意义与其表层的意识形态形成有力的对峙,显示了在新的研究视野下赵树理小说丰富的阐释可能性.然而这种潜文本并不是赵树理有意识的创造而是潜意识的产物.它提示不能根据十七年的文学环境对赵树理做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锻炼锻炼》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历来对该作品阐释历来有很大的争议。本文认为,该作品表面上表达了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实质上却是反映大跃进下农民的困境。赵树理一生为农民写作,真实反映农村矛盾,在大跃进、文革时期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但现在看来,作家在与时代遭遇的尴尬、困境中坚持“问题小说”的写作,其本身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3.
《锻炼锻炼》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历来对该作品阐释历来有很大的争议。本文认为,该作品表面上表达了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实质上却是反映大跃进下农民的困境。赵树理一生为农民写作,真实反映农村矛盾,在大跃进、文革时期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但现在看来,作家在与时代遭遇的尴尬、困境中坚持“问题小说”的写作,其本身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4.
张红玲 《考试周刊》2007,4(4):58-59
作为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的作家,赵树理以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为己任,因此他也将自己的小说称为“问题小说”,《“锻炼锻炼”》也不例外。这篇小说中所反映的干部工作作风及其领导方式等问题,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锻炼锻炼》是一篇不断被重读的小说。这篇小说不仅寄予着赵树理一贯秉承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农民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他对5、6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思考。他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这彰显了赵树理问题小说在今天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借用了音乐术语中的"复调",来阐释小说创作中"多声部"、"全面对话"现象。他认为,"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复调小说"取代"独白小说"是文学发展进步的标志。本文仅就什么是"复调"小说理论和理论的特征而谈。  相似文献   

7.
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观念体系中,"文体的复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昆德拉在"小说文体复调"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在作品《“锻炼锻炼”》中无论是批判当时落后农民还是揭示农村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批判农村干部欺压农民的恶习,都是在曲折表明自己的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9.
李欣池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22-123,126
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独特的小说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复调小说强调结构与主题的相互平行,在情节上着重构建对位式的复调,并在其中贯穿着哲理性对的思考,呼应着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理论。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本文试图结合妥思妥耶夫斯基与昆德拉创作的一系列复调小说,将复调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比较,以期展示其更加平等、开放、多元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与中国小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选择小说观念的时代背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小二黑结婚》绝非偶然的几乎同时出现、赵树理的小说方向的坚实的生活依据,赵树理是小说创作中从艺术到思想情感的全方位的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小说观念的演变等五个方面,站在20世纪中国小说观念演进的角度探讨了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小说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的汪曾祺因《说说唱唱》与赵树理共事相处五年,对赵树理其人其作不可谓不熟悉。赵树理小说模式对他的创作产生潜在影响。汪曾祺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对赵树理小说模式进行了规避与超越,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八九十年代与众不同、成就显著的汪曾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选择小说观念的时代背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小二黑结婚》绝非偶然的几乎同时出现、赵树理的小说方向的坚实的生活依据、赵树理是小说创作中从艺术到思想情感的全方位的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小说观念的演变等五个方面 ,站在 2 0世纪中国小说观念演进的角度探讨了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小说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三仙姑是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赵树理通过对三仙姑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透视其“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