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杰 《传媒》2016,(24):75-77
"互联网+"背景下,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日益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其产品推送方式也更加视觉化、个人化.但移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行音乐的规模化传播效果,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式传播与用户的个人化音乐需求存在错位.流行音乐应借力于自媒体文化集群效应下的精准化分众传播、圈层扩散传播,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自身的受众市场,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流行音乐以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泛接受,同时,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带来新契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虽然有特色,但在国际一体化、消费社会的宏观环境下,新媒体为流行音乐传播带来的动力并未完全转化为正效应,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动因的分析为基础,进而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期望作为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能够将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有效使用,促进流行音乐发展,促进大众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娱乐行业的逐步产业化,网络文化传媒的兴起及国际流行音乐的空降,流行音乐呈现双雄争霸局面,这锋芒相当的两大音乐主体便是中国内地音乐和港台音乐组成的华语音乐、韩流带来的韩系电子舞曲音乐。两类流行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及其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就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兼具极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作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创过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数以万计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催生了大量引导音乐发展潮流的新鲜理念.可以说,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正是中国地域性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基于此,笔者就广播电视媒体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形塑力及其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当前由网络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媒介转型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推断与预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流行音乐?这是研讨流行音乐问题的前提。设若论证对象不一,就势必你打你的枪,我放我的炮,以致问题越争越乱。事实上,如何界定流行音乐,这在我国音乐界,乃至广播电视界,众说纷纭,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流行音乐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流行音乐冲击波,在社会生活中激起了强烈的共振,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流行音乐的冲击波已趋平息,但流行音乐的发展在继续前进。回首往事,对之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循着这一时期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轨迹,探索其自身运动的规律,认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与大众媒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新媒介时代,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传播范围、销售模式和发展方向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从新媒介传播特性、与流行音乐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数字化技术共生共荣,新媒介技术与流行音乐产业的融合,对流行音乐产业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为当前和今后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娇 《记者摇篮》2004,(11):51-51,53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9.
韩梦薇 《新闻世界》2014,(4):302-304
在经历了市场化和大众化思潮的洗礼后,全球的文艺与文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突飞猛进而进入了全球化与媒介化洪流之中。媒介化改变了文艺的体制和生产方式,媒介数量的变更。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流行音乐男子组合2PM在2013年5月发行第三张正规专辑期间进行的各项媒介宣传活动,探讨异常发达而多样的媒介技术对于流行音乐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伟琪 《今传媒》2020,(2):129-131
现代电影、电视等传媒行业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更替发展,技术的先进性促使电影的声音艺术得到巨大发展。本文把研究重心放于现代流行音乐与现代电影叙事的关系上,从流行音乐和电影叙事的重要相互性特点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中国与西方某些代表性的电影,深度剖析并分别解读相互性下两者更具体的关系,以期为两者关系添加一个更为深入的注解,并为以后音乐家和理论工作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着眼未来,合作共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社会化已成为时下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社会化而带来媒体传播的新变革,新兴的媒体在传播的交互性与即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共享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受众的个性化与社群化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41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仍有振聋发聩之影响。该论文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时常被提及,但目前尚无全文翻译。此次是该论文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被译介。本刊分两次发表。  相似文献   

14.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22):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11):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龙玲 《大观周刊》2012,(35):26-26,25
近些年来,随着流行乐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不断涌现。在中国产生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它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欧美流行的R&B、Hip-Hop、爵士等音乐风格相融合,受到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风”流行乐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流行乐中的“中国风”为切入点,探寻属于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海燕 《视听界》2015,(1):82-83
本文从经典流行音乐频率的源起说起,以江苏经典流行音乐频率的精准定位为例,概括经典流行音乐频率定位的五个元素,探讨经典流行音乐频率如何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定位理论,以占据收听市场以及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任晓红 《今传媒》2015,(4):130-131
酝酿自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开辟出了一片市场,在中国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笔者将旨在通过对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的梳理,阐述其在我国国内的流行原因与传播现状,并试图分析其在我国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中提取有益于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毛利嘉孝的《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一书为例,探讨大众文化视域下流行音乐研究的多种可能性。通过回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流行音乐研究的态势,兼以对比此书不同版本中的内容增补,结合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发展的历史语境,由此观照和探讨毛利嘉孝对于流行音乐研究的洞见。  相似文献   

20.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中国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产业发达,在华语流行乐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对台湾地区文化的研究,流行音乐是重要的落脚点。本文把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研究置于新媒介背景下,通过总结音乐传播媒介中的手机音乐软件、短视频社群软件以及线上演唱会等对流行音乐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试图勾勒出新媒介影响下台湾文化传媒生态在流行音乐方面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