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族属于跨中国和朝鲜两国而居的跨境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是我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文章针对近年来朝鲜族教育存在的由于人口外流导致学生人数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解决对策:发展和完善教师教育是解决目前朝鲜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关键,是保障朝鲜族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藩制度是一种维系周边族国关系的古老制度。中韩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周边族国交往史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中日甲午战前,中国与李氏朝鲜之间沿袭已久的宗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严重危机,以致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全面解体。本文研究解体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朝三方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朝鲜族教育权的侵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来 ,从朝鲜移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日益增多。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 ,对移入中国的朝鲜族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中日矛盾空前激烈的情况下 ,中国东北军阀竟也对朝鲜族教育采取了一些限制、同化 ,甚至取缔的措施。朝鲜族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又艰难的境地中发展起来的 ,主办者坚持反日 ,积极与东北地方政府沟通 ,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 ,为朝鲜独立运动及中国革命培养了后备人才 ,也为发扬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突出民族特色,不断推进少数民族素质教育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辽宁省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取得了有益的经验。辽宁省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在全省14个地级市的所有城、乡均有分布。全省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两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市和120个民族乡(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现有在校生近8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05万余人。蒙古族和朝鲜族学校全部实行“三语”教学,部分蒙古族学校和所有朝鲜族学校各学科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在学制、教材、教学计划、教师…  相似文献   

5.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的打击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朝鲜族历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总人口约6800万,在中国朝鲜族现有人口为1923842人(根据参考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他们在我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朝鲜族的音乐和文化,如“农乐舞”、“朝鲜族民谣”和本文中所介绍的“四物乐”。而“四物乐”是朝鲜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打击器乐组合之一,因节奏欢快有力等特点深得朝鲜族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现在总人口为1,920,597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主要与汉族杂居,极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汉族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使中国朝鲜族的双语现象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交通的日益发达,朝鲜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接触日益频繁,掌握朝汉双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朝鲜族学校的双语教育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双语兼通人才。因此,中国的朝鲜族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性双语民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妇女基础教育的初步分析方素梅最近1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全面提高。根据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在19个百万人口以上民族中,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最高的为朝鲜族(8.85)、满族...  相似文献   

9.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访问朝鲜的感受张健如,张秀岩,廖雪萍,徐斌(执笔)我们一行4人组成人民教育出版社代表团,应朝鲜教育图书出版社的邀请,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对朝鲜进行了访问,受到朝鲜同志的热情接待。在访朝期间,我们对朝鲜的教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的。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的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和灾荒饥馑之苦,不断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朝鲜人为寻找生路,更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迁入我国东北各地,与汉、满等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了东北边疆,并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民族。据不完全统计,1918年我国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36万人,1931年66.5万人,1945年80万人。光复前朝鲜族教育,伴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错综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外向型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1906~2006。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走过了辉煌的100年。100年前,朝鲜族反日爱国志士李相卨先生在吉林延边龙井村创办了以近代科学教育及反日民族主义教育为宗旨的“瑞甸书塾”。标志着朝鲜族教育从封建性质的旧式书堂教育转入近代学校教育,被视为朝鲜族近代教育的起点。纵观朝鲜族教育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它的历史是光荣的,成绩是显著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鲜族教育在反日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斗争中保存和发展了民族教育,不仅以近代知识启蒙了众多的朝鲜族群众,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反日斗士、革命军人和干部,在当…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朝鲜人民开始大批移民至我国东北部的通化地区,同时也带来了朝鲜族音乐文化。在两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共同的传播媒介和相互影响的教育体系使得朝鲜族音乐风格逐渐融入该地区的汉族音乐创作中。当地汉族音乐文化吸收了朝鲜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两民族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和西班牙交往程度的加深,尤其是西班牙大学在国际教育展上的两次高调亮相,西班牙这个美丽的国度越来越引起中国高校以及大学生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两国教育交流开展较晚,大多数人对西班牙的印象还停留在弗拉门戈舞、斗牛以及足球上。11月8日,《教育与职业》记者来到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就西班牙大学教育、中西交流、留学生状况等问题采访了教育参赞巴尔倍尔德先生。交谈中,《教育与职业》记者感受到了一位西班牙教育官员希望进一步加快中西两国教育交往的迫切心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与朝鲜普罗列塔利亚艺术同盟(简称卡普)作为中韩两国的无产阶级作家团体在各自的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1930年和1925年成立的左联与卡普都处在两国现代文学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中韩两国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两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都有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共同经验,而且在普罗丈学产生的土壤、发展过程、小说的主题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本论文主要对这些共同点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文学,是用现代朝鲜族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朝鲜族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所以,我们的作家们应老老实实地站在这块土地上,认认真真地写出朝鲜族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才是我们朝鲜族文学的出路。“靠拢”、“跟随”或“嫁接”韩国文学,那只能是葬送我们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朝鲜族教育发展较快,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均有了一定的规模。新时期朝鲜族语言教育面临人口减少和流动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国家发展民族语言教育事业政策的扶持下,抓住时机,发展朝鲜族语言教育事业,使政策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要设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和机构,建立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基本的标志。龙井市是我国朝鲜族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本文从教育科研的高度,阐述了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在现实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高了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7,(1):28-29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7日报道]鉴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将于18日复会,朝鲜与韩国代表团已于16日抵达北京,不过两国代表团都表示“会谈不容乐观”。一场神经战已经开始。17日,美朝、中朝、韩朝将举行双边磋商,开始实质性谈判。如果朝鲜坚持奉行作为有核国家的立场,此番会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破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汉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在中国汉族地区广为流传。不仅如此,它还流传到了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朝鲜、日本等国。与此同时,它结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由朝鲜迁居过来形成的少数民族,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会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朝鲜的《牛郎织女星》与朝鲜族的《牛郎与织女》正是这样,它们来自同一母题,但在具体故事情节上存在差异。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境内朝鲜族与朝鲜的不同流传版本探究二者的异同点及体现的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