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渔夫和他的灵魂》与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的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以及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都存在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对《渔夫和他的灵魂》与这两篇童话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出王尔德在对其他童话作品进行引用或解构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童话的主题,深刻地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和人类灵魂的黑暗。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的童话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打渔人和他的灵魂>是他最长的一篇童话故事.一方面,通过爱的颂歌,体现出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另一方面,王尔德的这种宗教意识也体现出了两面性.同时,王尔德借助二元对立的主题,表现了人类共同向善的理想以及人们更需要从宗教道德中寻求约束自我及他人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Tonny 《新高考》2013,(4):34-36
【导读】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19世纪唯美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王尔德除了小说和剧作之外还写了许多著名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是王尔德一部寄寓深远的佳作,展现了一个唯关主义者的困惑。打鱼人对美的极端追求致使审美走向了感官,从而加重了灵魂的负累,最终酿成了悲剧。这篇童话触及了审美的困境,建立在感性一元论基础上的现代审美主义思潮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童话与传统童话截然不同,弥漫其中的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使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图探讨王尔德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坎坷的情感经历和社会经历使王尔德以“悲剧”和“死亡”来表达灵魂诉求,以肉体的消灭反衬精神的永生.王尔德个人的宗教信仰和情感诉求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其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除了遵循一般童话中的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及褒美贬丑等主题外,还以唯美主义观点探讨"幸福"、"真爱"、"心灵之美"、"灵魂"等重大命题。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颠覆了以往传统故事的模式,在传统的童话故事中往往都是以喜剧结尾的,但是在王尔德的故事中死亡却很常见。本文分析了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情节,阐述了其对读者产生的心灵震撼,从而发现其童话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夜鸳与玫瑰>(1888)是王尔德(1854-1900)的童话代表作.他奇妙的想象,精致的结构,瑰丽的色彩,浓郁的诗意,华美的语言均代表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这篇童话几个重要意象的探讨,分析王尔德美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的文学剧作家,王尔德以其剧作、童话和小说等蜚声中外。王尔德是世界上少有的能与安徒生相提并论的童话作者,但其一生童话作品数量稀少。童话作品数量相对较少的反面是质量之高,王尔德仅有的九篇童话多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中外文坛中对王尔德的评论褒贬不一,这些评价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王尔德对于中外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童话史上,能仅仅以几篇中短篇童话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家并不多见,奥斯卡·王尔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以往的论著大多从纯文学的角度对他的9篇童话加以论述。本文将结合王尔德的生平传记阐述王尔德及其童话创作,在童话中,寻找这位唯美主义文学大师的面影。  相似文献   

10.
这篇童话选自童话集《快乐王子》。作者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他有两部优美的童话集,即《快乐王子》和《石榴之家》,有的评论家认为在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谢拉尔德:《王尔德传》)。这篇童话发表于1888年,作者用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善恶颠倒的情景,歌颂了快乐王子对苦难人民的真挚同情心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也是唯美主义的实践者。他的童话塑造了唯美的艺术形象,讲述着爱、美与艺术的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进行着一定的道德阐释。笔者从分析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唯美主义观点开始,通过三个侧重点,挖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在其童话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揭示唯美主义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的童话堪称经典,这些童话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曾打动了无数的人。在他的作品中,童话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他一共出版过两本童话集,一本是在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另一本是在1891年出版的《石榴之家》(包括《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和《星孩》),但就是这九篇童话,作为王尔德最出色作品的一部分,使王尔德享有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3.
自毁的巨人     
董莉莉 《文教资料》2008,(33):25-26
童话和其创作者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王尔德三部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尔德在创作观念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尔德的童话《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与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在场景安排、主题、情节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两位作者处理相似题材的方式又有极大不同。这些差异既来自书写者迥然不同的宗教文化观念,叉与其不尽相同的美学理念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材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灵魂之美及死亡之美两方面出发,寻找王尔德内心真实的想法.希望在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的对立中,倾听王尔德灵魂深处的声音,探求他童话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与王尔德的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都讲述了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民间传说题材,是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然而,在两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笔下,却各自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对爱情这一母题各具个性的诠释,可以感受到两位作家对生命的诗意观照,可以领会到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的童话尽管一直广受欢迎,却较少受到评论关注。童话作为王尔德文学实践的一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王尔德追求形式美和感官享受的美学主张,也蕴含着他对自身复杂经历的反思。其童话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隐藏的纵欲与赎罪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问灵魂     
灵魂是什么呢?灵魂就是人的某种精神。文章以这样的设问开头,开得非常醒目而有力。紧接着,用名人名句构成一连串的排比旬,将灵魂的具体内容一一加以铺展,读来明快而顺畅。更感独特的是,作者巧妙地撷起历史长河中的几点绚烂的灵魂“浪花”,将“问灵魂”的文意写实写足,最后将文章的主旨定位在“人一旦有了某种精神,并为之战斗不已的时候,他的灵魂会屹立于云霄,生生不息”这样的高度,的确是篇亮丽生辉的考场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