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墨辨》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的主要文献。《墨辩》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六篇,它是一部结构严紧,具有相当完整逻辑体系的论辩学。《墨辩》中关于“辞”的逻辑思想是很丰富的,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分问题,略作简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除了论述公孙龙及《公孙龙子》外,还将和庞朴、屈志清二同志就《公孙龙子研究》和《公孙龙子新注》中有关问题进行磋商。世称惠施为“合派”,公孙龙为“离派”。但据《庄子》等书记载,惠施也“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公孙龙也谈“合同异”(《庄子·秋水》)。可见他们对待学术思想,是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的。他们的争鸣,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只在于  相似文献   

3.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集名家(即当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辩者”,《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为名家)思想的大成,是当时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公孙龙总结了当时“辩者”关于辩的技术,并使之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他有严重的唯心论和诡辩论的错误(如提出“坚白石离”、“鸡足三”、“牛羊足五”等),因而成了我国古代诡辩学派中“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然而,《公孙龙》一书还包含有摸索唯物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对名(概念)曾作过比较深刻的逻辑分析,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重要的逻辑命题,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本文就《白马论》一文的逻辑思想,作初步的研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4.
“白马非马”原是战国时期齐稷下宋国辩者倪说最先提出来的一个命题,后来经过赵国平原君家门客公孙龙加以发挥,并著有《白马论》,才在中国逻辑史上颇为引人注目。公孙龙是战国末年的一位“辩士”。在先秦思想史上,他是著名人物之一,“离坚派”的领袖,以“白马”、“坚白”之辩名垂史册。然而,如何评价公孙龙其人,却成为引起历代逻辑学者和哲学家们论争的问题之一。常常有人以为公孙龙主张的“白马非马”,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因而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欺世惑众的诡辩家;也有人认为,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就是辩证法,因此…  相似文献   

5.
类,这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墨辩》逻辑是建立在类的同异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根据《墨辩》中关于“类”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墨辩》关于类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并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和评论,肯定了《墨辩》的类理论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和逻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承先启后,在推类理论上,发挥了公孙龙注重类的内涵的研究,把墨辩提出的推类之难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把《吕氏春秋》所提的类不可必推问题作了阐发,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推类理论,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惠施的同异观是朴素辩证的.庄子和公孙龙,对于惠施"毕同毕异"的思想,相继各执一端而均流于片面.墨子后学和荀子,综合了庄子和公孙龙的观点,承认有同有异,提出要"明同异之处"和"辩同异".  相似文献   

8.
公孙龙是战国末年的逻辑思想家、理论家,又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六篇,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影响颇大。在这部从事察辩研究的专著中,公孙龙注意分析名词、概念和命题,考察名实关系,探讨思维规律和方法,企图改善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其所热衷的学术后来被称为辩学或名学,成为当时思想大论战的重要武器。但遗憾的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名家之言即陵夷废坠,逐渐濒于澌灭,以至后世偶一提及,往  相似文献   

9.
不少文学作品中,说到某人学识渊博、才华超群时,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这两个成语各有来历。 “学富五车”一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篇》。这篇文章列于《庄子》最末,实际上是全书的序言。文中对先秦诸子作了记载和评价,在介绍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派时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庄子学派对名家学派是基  相似文献   

10.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如此即有两公孙龙的问题。据近人考定,著作《公孙龙子》一书者乃战国末年赵人公孙龙。约晚于惠施,略早于荀子,大抵与《墨经》作者同时。为赵平原君门客多年,曾劝平原君勿以存邯郸而受封,平原君待之甚厚。提倡“偃兵”,曾一度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事,又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事。晚年,齐使邹衍过赵,相与辩难,公孙龙遂被绌,后即卒。  相似文献   

11.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化进程中,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从“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直至临终,他始终坚持着文化上的改良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哲学上的实验主义。胡适中西舍璧的文人气质影响了“五四”后一代青年,被大批文人拥为精神界导师。他关心国家、社会的命运以及前途而激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凸显了其鲜明的政治人格。本文在分析胡适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2.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与海外汉学家交往频繁。以往学界多重视他与海外学人交游的个案研究,文章则通过对胡适日记、书信中大量文献的梳理,对他与海外汉学家近50年的学术交游做一纵向的梳理。藉此透析胡适对海外汉学研究态度的变化履迹,为当代的中学西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胡适将中国的“五四”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新思潮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名称固然有对于西方文艺复兴理念的借鉴,但是更多的是基于胡适立足本土、立足传统、立足民间的理论预设.“中国的文艺复兴”并不局限于史学领域的判断,而包含着胡适对于民间话语的挖掘,对于传统文化与西化等问题的诸多理性思考.由于理论与现实的落差,学界对“中国的文艺复兴”多有误读,故而有必要对这一名称的提出及理论、现实背景等进行梳理,以尽可能的还原胡适的原初本意.  相似文献   

14.
罗尔编先生的一本《师门五年记》让我们看到这段师徒之间的生活、学习与一些心情的交流。这与中国传统书院下的师徒关系明显不同,而胡适讲究的就是科学精神来做学问,所以他的考证方法就是严格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从罗尔钢的个性看到“不苟且”,也帮助罗尔纲引领到用不苟且的态度来做人与做学问。胡适与罗尔纲的师徒教育,丰富的不只是教育内容,更重要是教育精神的传承。本文注意到胡适与罗尔纲所建构的师徒教育模式.再对比西方与美国的师徒教育制座.以供荤幂塞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并没有从严格的政治学意义上开始,而是由文学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由戏剧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返回到易卜生剧本的政治哲学视野,对社会问题作切实的探讨,从评判态度到再造文明,正是胡适对个人主义的独特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崇敬胡适先生的澳籍华裔学者柳存仁先生,虽然名义上仍坚持吴承恩作《西游记》的看法,但他面对《西》书结构和文本的“全真味”,面对宋元明全真教史中的大量资料,多层次全方位地证明了《西》书从构思、演衍到撰稿,均与全真教有关联,从而提出《西》书有一个全真教古本,确是近年《西》书研究中的一大创获。它实际是对“吴作”说的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7.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中国逻辑发展的真实历史,然后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提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逻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适: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一位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他最早提出“传记文学”的名词,比较中西传记的差异,指出传记文学的起源、人格教育作用。他提倡写自传,传记可以“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这些观点具有现代传记文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他同时创作了《李超传》、《四十自述》、《丁文江的传记》等传记,虽以史学价值为主,但他尝试用文学笔法写现代传记,勇于实践,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崔清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者,在中国逻辑史研究方面取得很多成果。崔清田致力于逻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于中国逻辑史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不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是古典自然语言逻辑系统,它的元系统不可能从数学研究中产生。古希腊的数学语言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里仅仅是作为工具语言而得到有限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