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传媒的发展,电视剧明显地占据了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位置。近些年,人们渴望看到文学著作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影视制作者便把眼光投向了文学名著,经过改编把它们搬上荧屏。然而,对于改编的原则历来就有“忠实说”与“创造说”的尖锐对立,电视剧《雷雨》便是一个改编的作品,它的播出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虽否定居多,但笔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说了这部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李少红对我国现代经典剧作曹禺的《雷雨》进行了电视剧改编。这种改编是以影像化具象化的方法进行,最后将之以版本的方式固定下来的对《雷雨》的重新理解与阐释。只有当被阐释者的内容和阐释者的“先见”,“原初视界”与“现今视界”能够融合在一起,产生意义,才会出现真正的理解。电视剧《雷雨》中折射出曹禺先生的“原初视界”与李少红的“现今视界”在“视界融合”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融合、顺化的种种斑斓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阐释者的文化立场所规定的“前理解”。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艺术手法琐谈马宝记,黄凌峰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编导在本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改造,对人物、故事、情节本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原则增减、渲染、夸张。所谓有联系,是说电视剧基本上符合小说原著;有区...  相似文献   

4.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5.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剧本《雷雨》问世已60多年。1997年李少红将曹禺的《雷雨》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放。该电视连续剧对原剧本结尾的改编有三处失败:一是不符合原剧主旨;二是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三是不符合悲剧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上映的《甄嬛传》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人们在赞叹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的同时,也对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有了很多思考。这种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在受到很多人认可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对其产生了质疑。在最近一大段时间里,以后宫为题材的电视剧逐渐成为占据荧屏中的重要部分,《甄嬛传》作为一部网络小说,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甄嬛传》为例分析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种趋势盛行的原因,以及网络小说在改编成电视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我院首部独立制片,反映大学生军旅生活的两集电视剧《棕榈树》已于今年国庆期间开拍。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广州战士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棕榈、棕榈》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其中许多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这种改编会引起许多变化。以《倾城之恋》为例,它既被改编为电影,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具有代表性。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作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出《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变迁,从这种变迁中又可以看出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呈现故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雷雨》作为曹禺的经典之作,除了话剧舞台接受与传播外,也先后被沪剧、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等20多个地方剧种移植改编,但评论界也只是在新剧演出之时予以评价,而很少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雷雨》在地方戏曲舞台上的传播在《雷雨》的研究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2,(10):64-65
与《仙剑奇侠传》并称“大字双剑”的《轩辕剑》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从近日曝光的第一组剧照来看,强大的阵容、精美的制作,这部电视剧势必将掀起一股更强劲的武侠玄幻热潮。  相似文献   

13.
文体被看成是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改编自曹禺话剧《雷雨》的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世人所瞩目,从文体学的角度比较分析《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表达结构、人物性格、主题蕴意等文体特点,更能直观地解读电影改编中借鉴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先后经历央版、程版、张版的电视剧改编,三版改编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和审美特点.分析三版《西游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在忠实原著和把握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应有的题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隋唐演义》与《说唐全传》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隋唐演义》。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隋炀帝杨广的形象进行了较其他人物更为深入地改编式塑造,通过史实渗入与情节虚构的双向并举、人性化诉求的有意深化、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毛宇飞 《文教资料》2010,(24):75-77
当前,越来越多以家庭为题材的现代名著又一次进入改编者的视野,被搬上电视荧屏,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改编作为维系文学原著和电视剧的重要纽带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以家庭为题材的现代名著的改编,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规律之外还会涉及更为具体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家》、《金粉世家》、《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当前电视剧对家庭题材的现代名著的改编得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世界》2010,(8):19-19
之前在电视剧《0号室的客人》中有过精彩表现的大野智,凭借松田弘行这一角色,人气一直居高不下。这次,在同名漫画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怪物小王子》中担当主演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焕然一新的大野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