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数学问题中的一个共同的特征: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或‘封闭式’的问题。与此相对,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正案的问题为‘不完整’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传统数学问题中的一个共同的特征 :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 ,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或‘封闭式’的问题。与此相对 ,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正案的问题为‘不完整’或‘开放式’的问题。”[1] 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留心到处可见。近几年来 ,关于开放式问题数学教学的结构与教学价值研究 ,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热点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2 0 0 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量的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和开…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传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确定的,称这类问题为“完整的”或“封闭”的问题.与之相比,称那些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为“不完全”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维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一个大学毕业生平均要经过2600多次的测验与考试。所以,“一个正确答案”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生活是不确定的,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  相似文献   

5.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将一个物理问题的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混在一起,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这些答案往往十分相近,极易混淆,要做出正确选择,除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解题方法。这里,仅就我们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工程’。”发散思维多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性和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相似文献   

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提问同样也需要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课堂提问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明确性原则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问语规范妥贴,答案清晰确定。如魏巍《我的老师》课后有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写蔡老师爱学生,还是着重写蔡老师最使‘我’难忘?”这是一个选择性问题,这类问式,选择项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而蔡老师爱学生和蔡老师最使“我”难忘,两者在课文中是融合在一起描写的,它们的内涵一致,并不排斥。全文写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 ,绝大部分是封闭型的 ,这类习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 ,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 ,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 .近年来 ,开放题在我国乃至世界数学教育界获得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结论不确定 ,与具有唯一正确答案 ,甚至唯一正确解题方法的传统问题 (封闭题 )相比 ,前者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因而 ,适当增加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以一道开放题的教学个案为例 ,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9.
变换与化归     
变换是数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各种变换,常常可以把复杂或未知转化为简单和已知,从而达到化归的目的。“‘变换’,亦称‘映射’、‘映象’、‘映照’、‘对应’等。设 A 与 B 是两个集,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使 A 的每一个元素在 B 中有一个确定的元素与它对应,称这个对应法为从 A 到 B 的‘变换’。”(《辞海》,一九七九年版)初中数学没有也不可能介绍变换的这  相似文献   

10.
费江东 《现代教学》2014,(12):63-63
开放型问题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充分反思、调查、研究问题;能有多种不同答案,甚至可以无确定的答案;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刻考虑、争论、探求题目;能促进我们更开放地看世界,更深层次地进入某个主题,使问题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一、培养学生全面思维对于开放式的问题,由于有着答案不唯一的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相关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正确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创造一种课堂数学文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合作研究。在日本的开放式教学中,数学问题被选择是用来说明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或多个正确答案。数学教学要实现一种全新的课堂数学文化,这种数学形式的特点是:问题开放、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构建问题开放、评价开放,使学生能自由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二年级的熊老师上识字课,她问:"同学们怎样记住‘虹’这个字呢?"一男生举手说:"由一个‘虫’字旁加上一个‘工’字。"另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虹’字是虫字旁呢?"老师听到学生的疑问,笑着说:"问得好,下课我们再一起找答案好吗?"老师就这样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了。  相似文献   

13.
任芳 《生物学教学》2006,31(8):25-26
试卷的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试卷分析的讲评课往往存在学生处于接受现存答案的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问题的解决,大大削减了学生已初步具备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由于没有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是一些要求掌握、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和思维要求的题目。解这类题,学生最希望的是老师或某个同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其实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或与他人合作而求出答案的方法,印象更深,不易忘记,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4.
一、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 “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但这个舞台上只能有一位主人公,要么是教师,要么是学生。”“教学应该是一个‘偏正词组’,但究竟是偏‘教’,还是偏‘学’,这就代表着两种教学理念,如果是偏‘教’,轻‘学’,教师则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并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听命于教师的教学;偏‘学’轻‘教’,学生自然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语文教师的教学只是服务于学生的而已。”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月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 ,文 [1 ]、[2 ]、[3 ]、[4 ]、[5 ]都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在文 [3 ]、[6]中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觉得衡量一个教学设计的优劣 ,关键是看它是否“去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与某个教学难点最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 ,以实现顺应或同化” ,[6 ] 并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过程”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向” .“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 .教学层次和要求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  相似文献   

17.
怎样教学语文才是合适的?怎样教学语文才有利于师生的发展?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囿于经验和学识,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暑期赵志祥老师讲座上的许多话语却让我豁然开朗:
  “出来吧,‘牛角尖’里的老师们!回来吧,浪迹天涯的语文教学!当我们无知时,就不要不懂装懂。我们可以不知道,但是不可以这样知道,更不可以这样向孩子们表达与传授!……练好语文基本功,不做无耻的人;多读书,风雅从附庸开始!……淡化理解,淡化训练。……解决孩子存在的严重问题,始终要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每节课要有十分钟写字的时间。……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放弃内容分析,为‘读’省下时间。降低教学要求,防止逐字逐句的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我们要求肤浅一点,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深刻一点。朗读教学贵在指导学生说‘人话’……”  相似文献   

18.
建构发散点: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之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工程’.”发散思维多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性和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初为人师乃至十几二十年教龄的教师,都在为孩子能高效掌握丰富知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而探索,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有大多数的教师沉没在迷雾里而不能自拔,众多的公开课、研讨课也都是这样:师或师生共同提出问题,然后只要有一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发言,至多再让另一个学生换个说法(或说出更恰当的答案来),这个环节就算过去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初为人师乃至十几二十年教龄的教师.都在为孩子能高效掌握丰富知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而探索,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有大多数的教师沉没在迷雾里而不能自拔.众多的公开课、研讨课也都是这样:师或师生共同提出问题,然后只要有一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发言,至多再让另一个学生换个说法(或说出更恰当的答案来).这个环节就算过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