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为人类提供理想的能源。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该装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我国中近期惯性约束聚变重要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干净的核能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表明惯性约束热核聚变反应较之磁约束热核聚变反应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尤其是近年来人们更关注于一种新型干净的能源,p+~(11)B→3α+8.7MeV,这一新的可能性使得两者平衡的天平更移向于惯性约束装置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科技通报》2010,26(5):F0002-F0002
1962年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1986年至1987年底任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1997年任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1991年起)。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001年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核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对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中的技术困难做些讨论,拟对何祚庥教授、庆承瑞教授“一种新型的干净的核能源”文章中的论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明。  相似文献   

7.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建成了我国首台测量中子能谱和截面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中国首批中子核数据,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试验中极其重要的近区物理测试项目11种,为原子弹等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他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究中,激光输出能量达106焦耳,能量抽取效率达国际水平。同时在大面积非箍缩型电子束泵浦技术、大孔径氟化氪激光振荡器、强流束流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4年,他被授予了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在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人中,他是首位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第七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论坛以"中国科技70年·道路与经验"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中国科学院院刊承办。与会各方共同探讨中国科技70年发展的重要成就和经验,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言献策。本次高层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科学技术部  相似文献   

9.
闪光点     
从事惯性约束聚变(ICF)的研究人员与他们的能源部监督人员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可能会发展到白热化程度。美国的一项利用激光器或粒子束照射轻元素小丸的研究计划的正式目标是产生微型的热核爆炸,旨在检验核武器的效果(参见本刊1989年6期的“科学与火众”)。因为相信与该项技术有关的知识可能有助于制造氢弹的努力,能源部一直试图对该项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加以保密。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不断有读者来电来函,高度评价本栏发表的一些挑战文章。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读者说的对:挑战反挑战,争鸣出真知。鉴此,本栏一贯坚持双百方针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凡言之有物的诤文一律“绿灯”放行。本期又刊出了一篇,是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希望有更多的诤文涌现。另一篇论述惯性原理的文章,向相对论挑战的同时还对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厘正———看来已成不易之论的“初等问题”也还有探讨的余地。科学有险阻,学术无止境,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3.
1马·普客座实验室的诞生1979年,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后,交流名额从原来每年2人年增加到20人年。但是,实际交流人数不对等,中国科学院每年派往德国学习、进修、工作的人数较多,而德方来华作较长时间研究停留的人员则很少。究其原因,是当时我们的实验设施、研究手段还比较差,对方科学家担心在中国停留一段时间后,学术水平非但不能提高,相对还可能落后。另一方面,陆续从德国回来的中国科学家也因为国内的设备、条件跟不上,不能继续他们在国外已开始的研究工作。为解决双方人员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I0001-I0001
潘垣,193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是我国最早(1958年)开展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中,在磁约束聚变技术方面唯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早年从事中子物理研究,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多项当时属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6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从事国家核试验的射线测量工作,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实验中极其重要的11种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对探测系统的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科学院从事与减灾问题有关的各单位进行综合研究和协调的联合组织,由中国科学院45个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研究所组成,拥有8位院士,百余名高级减灾专家及上千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9):封二-封二
<正>①1956年5月,钱学森(左三)等参加《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综合组会议,该规划是中国科学院提出并主导制定的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②1972年10月,参加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部分队员合影③20世纪70—80年代华罗庚走进人民群众中,在全国各地推广"双法"④1982年3月,卢嘉锡、严东生、谢希德等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议(该基金是面向全国资助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基金,为我国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成立于1955年10月,原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1957年改名西北分院图书馆,1973年改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1987年8月改为现名(保留使用图书馆名称),它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地区性文献情报中心与院地球科学文献情报中心,也是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长单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绵阳,一片名为科学城的寂静山岭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坐落其中。穿越研究院内连绵山坡,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山林中闪现。这里拥有我国在该领域一流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科学设备,目标是探索人类获取能源终极梦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由华中理工大学陈清明教授承担的科学基金项目“约束放电激励型气体激光器的探索”鉴定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和周炳琨先生为正、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组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规定的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气体激光约束放电的激励方法”。以陈清明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理论上研究了约束放电激励的动力学过程,并求解了约束放电条件下的Boltzman和Langevin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