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图书馆藏Or.8211/800号藏品被著录为“木简”(wood slip),为公元3世纪下半叶到4世纪初期之物。从形制上看,此物当为描画纸卷文献界行的界尺。因使用界尺描画界行时所依凭的是其幅宽而不需使用测量功能,故界尺尺身多无刻度。作为尺的一种类型,界尺的使用方法提醒我们,在利用古尺资料时不仅应关注尺的长度还应留意其宽度,因为不同宽度的尺可能预示着功用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书籍艺术堪称中国文化的"重头戏".它历经了秦汉简册形制,五代、唐的卷轴形制和宋、元、明、清的册页形制,有着3000多年清晰进化与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图书的形制设计,是图书物质形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同一般产品都有其一定的外在形态、内在结构和表面装潢三个方面所构成的物质形态一样,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同样有其形制、版式和装帧三个方面要素所构成的特定物质形态。技术编辑既是图书物质形态的设计者,图书形制设计自然是技术编辑专业技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图书形制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图书形制设计对版式及装帧设计的作用、图书形制设计的制约因素与创意性思维等三个方面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北响堂山顶部西天宫殿殿门石柱碑现在虽被分做两侧门柱,但实际上是一国内罕见的双束碑。其规格、形制等都与岱岳双束碑非常接近。此碑对于了解北齐以后响堂山的历史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此石柱碑早已残损,但无论从其形制与规格,还是历史与文物价值等角度来看,它都称得上是"响堂山第一碑"。  相似文献   

5.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牵笼"应理解为"牵砻",即牵动砻使作圆周运动以碾稻谷去壳;话本中的用法是其引申义,指像牵砻一样牵得团团转."砻"被写作"笼",除了与形似音同有关外,还与"土砻"的形制有关,其他文献中也有二字通用之例.  相似文献   

6.
《国朝诸臣奏议》,又称《宋名臣奏议》、《皇朝名臣奏议》,南宋宗室赵汝愚编纂,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按门类编纂的属于断代性质篇帙最繁巨的档案文献汇编。它收录了北宋243位官员所上的1631篇奏议,约130万字。然而,这部书更引起笔者兴趣的是它保存北宋时期各类形制的贴黄实例。贴黄之制,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始于唐朝。但唐时的贴黄范围仅限于时降敕书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而“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但唐代贴黄实物至今未见。宋代贴黄较之唐朝贴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色彩、图纹的社会功能、伦理之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不仅是物质所在,更是精神所在,它总是以有形的方式传达着无形力量来约束人塑造人,为统治阶级所用。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档案是中国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凭证,更是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与资源宝库。作为历史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明清档案,其主体是各类纸质档案,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在具有珍贵文物价值与史料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形制复杂、残损严重等特点,对数字化工作造成诸多困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是馆藏明清档案数量最多的国家级档案馆,自2011年5月就开始大规模引入社会力量,开展明清档案数字化工作,至今已完成超过4000万画幅的数字化扫描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简牍时代,“尺牍”本指书写的物质材料和形制,并非一种文体概念。它是纵长为秦汉一尺(约23公分)左右、以木质薄片为主的牍版,适于书写连续几行、有一定篇幅的内容。作为秦汉时期常见易得的书写用具,尺牍被广泛用于官方行政和士民生活,书写各种文书等大量日常文献,以及私人书信。尺牍书信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比较自由、随意的书写风格,在后来文人的频繁使用中,文辞与书写艺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与文书实用书写相对的书法演化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0.
“演绎”是一个当前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它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刊物上,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用得特“火”。似乎可用在任何对象上,似乎可与任何词语相搭配。其实,这样的词是不存在的。因此,“演绎”用得那么“火”,就有些不正常了。说不正常,是指它存在着超限使用的问题,主要是乱用和滥用。这样,就有必要对它的用法略加评析,以坚持其正确用法,避免或纠正其乱用滥用所造成的错误,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畅通。为着上述目的,就需首先弄清该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据词典的释义,它有两个义项(有的词典认为它只有一个义项),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