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圆心理     
一位叫紫格尼克的美国心理学家,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止。1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止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得出结  相似文献   

2.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妙趣横生的实验。他给一百三十八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对此,兹格尼克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  相似文献   

3.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完成其作业,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致困扰着教师们,却有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紫格尼克效应的发现,给英语教学的空白艺术找到了支点。英语教学中较好的运用空白艺术能够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自圆其说     
胡玉龙 《音乐世界》2010,(6):151-151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个妙趣横生的实验。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在中途停下来.一小时后他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下来的作业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个叫贝士的人连续去做一些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一次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在中途强迫停止.实验结束后,齐加尼克让贝士回  相似文献   

7.
校园幽默     
单数和复数   老师:“尼克,你懂得单数和复数了吗 ?”   尼克:“懂得了。”   老师:“那你说说看,‘裤子’是单数还是复数 ?”   尼克:“上面是单数,下面是复数。” 信口回答   彼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因其贪玩,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一次,语文老师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谁的作品 ?”彼得懒洋洋地回答:“我怎么会知道呢 ?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是不喜欢看莎士比亚的作品的。” 喝酒与读书   “瞧你愁眉苦脸的,什么事呀 ?”“写篇文章,题目是《昨天我干了些啥》。”   “那好说,你昨天干了些啥呀 ?…  相似文献   

8.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个叫贝士的人连续去做一些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一次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在中途强迫停止. 实验结束后,齐加尼克让贝士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工作名称,结果发现,贝士首先回忆到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名称,而是那些被中止未完成的工作名称,贝士不仅回忆得快,而且回忆得又多又准.  相似文献   

9.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者齐加尼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个叫贝士的人连续去做一些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一次完成,而另一些工作则在中途强迫停止.实验结束后,齐加尼克让贝士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工作名称,结果发现,贝士首先回忆到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名称,而是那些被中止未完成的工作名称,贝士不仅回忆得快,而且回忆得又多又准.  相似文献   

10.
几个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数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似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惯例或者说是很多教师程序化的处理方式,老师先问其中一个孩子:“你回家后不先完成作业,难道你的父母就不管吗?”孩子嗫嚅良久才小声说:“不常管。”老师有些动怒,接着问:“那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难道他们不知道你学习的重要性吗?”  相似文献   

11.
1什么叫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是法国心理学家、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群受试者在不了解实验目的的状况下,分成两组,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等的20件工作。其中一组让其自然顺利地完成任务,另一组则给以人为的干预,使其无法如期完成任务。他发现:两组受试者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心情都处于紧张状态;事后,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组,受试者的紧张状态随之很快消失;而未完成任务的一组,受试者的紧张状态依然持续存在,仍有继续完成任务的欲望。后人又重复齐加尼克的实验,虽改变部分实验条件,让没有完成任务一组的受试者在规定时…  相似文献   

12.
据悉,长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曾经在一部分小学生中进行过这样一项活动: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的左侧写上活着的理由,右侧写上死去的理由。结果令人吃惊,多数孩子在纸的右侧列举了长长一列“死去的理由”,而在左侧只给“活着的理由”留下星星点点两三条。像“作业太多”等,都成了孩子死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九点睡觉     
儿子上小学了,每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什么上学、吃饭、玩、写作业、看电视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为保证儿子有充足的睡眠,孩子爸规定儿子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每晚九点必须睡觉。孩子爸还美其名曰:“睡觉是大事情,这叫抓大放小。”这个规定简直让儿子不能理解,他必须在每天晚上六点至八点半之间,完成吃饭、写作业、整理书包、看动画片、洗漱等工作,常常是作业写不完就得取消看动画片的内容。这样的安排,对一个小孩子来讲,未免有点儿太单调了。为此,儿子对老爸的意见很大,常常抱怨说:“真倒霉,都不能玩。”一天,我接儿子回家。…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5.
尽管现在大家对“差生”的提法有很多异议,认为这种叫法给一部分学生人为地贴上了标签,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于是用“学困生”来代替“差生”。叫法变了,实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发育发展等种种原因,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有时“学困生”确实令我们教师挠头,他们有的成绩很差却不思进取,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上课该认真听讲的时候却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黑脸”,比如,一个说:快去把作业做完,否则小心我揍你!另一个则赶快说:别那么凶吧,他还是个孩子嘛,他懂什么呢,来,乖乖,先把饭吃了再说。这种情况下,唱“黑脸”的管教体罚孩子,想使孩子感到惧怕;唱“红脸”的说情呵护,想使孩子感到温暖可亲,这种一严一宽,一硬一软的做法究竟好不好呢?我认为这种家庭教育法有诸多弊端。  其一,会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唱“黑脸”的在家时,他就乖乖听话;一…  相似文献   

17.
听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我们的小学生从学枝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而英国的小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疑问”“你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样是一句家长关心孩子的普遍而自然的问话,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后者是为了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的母亲节,抚宁县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儿”:当天,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完成前一天学校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很简单——“感恩母亲,为母亲洗一回脚”。然而并非是学生们不愿意去做,或许是囚为母爱无私,或许是不好意思,大多数母亲只是“心领”了孩子的孝心,却没有让孩子洗脚。  相似文献   

19.
家长角色:隐形的助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家长都在尽力充当教师的“家庭助教”,同时又在感受难堪: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往往会导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诱发了一些孩子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充当“家庭助教”的家长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低年级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已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独立来完成作业,却又担心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好作业,并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学习,怀疑过去的做法是不是有误,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怎…  相似文献   

20.
马兰霞 《现代教学》2005,(11):16-17
德育也可以布置作业,这是近年来许多学校的一种创新。但是,要使这种创新真正发挥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功能,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曾经有一个高中班主任,为学生布置了一道“给妈妈洗一次脚”的德育作业,结果,只有少数同学完成了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原来,有的是“从没有替妈妈做过这样的事,不好意思开口”;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妈妈的配合,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是最大的孝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