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课程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奖惩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而缺少新的评价思想和新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我国高校课程评价改革的趋向是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胡兴林 《湖南教育》2003,(15):41-41
传统音乐教学评价的缺陷传统音乐教学评价重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过分关注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其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忽视了质的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老师,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这种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的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导向功能与促进功能遭到扭曲,致使许多学生对音乐望而生畏。新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我认为,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功能、主体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真正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变,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其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缺少新的评价思想和新方法,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多元化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标出台之前,人们对教学评价功能理解不够全面,观点不够正确,评价基本上是单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这样说:“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所以,结合当前课改中新的评价功能体系,在音乐科目上,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对学生如何实施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乃是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用心探索,总结出了三种评价方式并…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以往的评价方式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多元化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但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有:在评价观念上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在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过重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过分注重纸笔考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忽视激励、发展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的“三好生”评价制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评价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伊始,人们就意识到“现行的评价制度同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现行考试评价制度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的方法也比较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学生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成绩上,以考分论高低、“以成败论英雄”的现象较普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划一,与创新教育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学生激励、导向、改进和调控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功能。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观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学生评价,一卷定乾坤,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因此改变以往评价方法单一、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现象,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语学科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尝试从平时和考试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语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宙 《教师》2013,(6):95-95
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功能片面,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单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别差异;评价过程僵化,过于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机械,重视纸笔测验和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发展性评价因此而生。  相似文献   

15.
强光峰  韩玮 《职教论坛》2002,(22):11-14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现象,过分强调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忽视对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评价。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近年来,我市对服装专业专业技能的评价进行了改革实验和探索。在认真推广“模块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实施了“任务式”评价二、实验程序1.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6.
张秀华 《课外阅读》2010,(11):114-114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怎样让学生在科学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8.
以往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转变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课程被称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评价问题则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具体表现在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过于注重量化,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长期以来,教师是学生评价中的惟一主体,同伴、家长、社区成员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针对这些在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次课程改革提出:“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基于这种认识,在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