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了一种利用微流控芯片选择性地固定和释放单个细胞的方法。该芯片由透明玻璃和有机高聚物PDMS(Polydimethylsiloxane)两种材料组成,利用微加工技术,在芯片内部设计出微米级别的特殊沟道,并结合微气阀的使用,控制芯片内流体的流动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细胞的运动状态,实现细胞选择性地固定和释放。芯片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基于流聚焦的原理合成水凝胶珠并将细胞包裹在水凝胶珠内,对细胞形成保护层,避免操作过程中对细胞造成机械损伤,使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后部分利用微气阀对包裹有细胞的水凝胶珠进行固定和释放,从而实现细胞的固定和释放。细胞固定后,可对细胞进行实时原位观测,研究细胞的生长过程和对药物的反应。同时,通过调节细胞的浓度,包裹在水凝胶珠里的细胞的个数可以控制为单个水平,从而实现单个细胞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以政领导的研究组.发现TRPC6通道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提高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该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周健和杜婉璐等研究发现,TRPC6通道在兴奋性突触.特别是突触后大量表达.促进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增加。树突棘是神经元突起上的一种微小结构,是形成兴奋性突触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腹腔注射青霉素诱导SE,以HE染色观察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细胞形态学改变。成功造模后24小时,模型组有细胞核内染色质凝聚和边集等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表现。验证了在SE后神经元死亡形成中有凋亡现象存在,并成功摸索到一种操作简易的适合癫痫后细胞凋亡研究采用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微流控芯片中制作了进行电润湿操控的微电极。利用微流控芯片的微沟道和电润湿的作用,将高通量和精确控制这两个优点结合起来。研究了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电极结构与捕获电压之间的关系,用112 V电压捕获了半径为60μm的液滴。利用电润湿实现了对液滴的分选,发现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驱动的方式,会影响分选所需的电压。利用42 V电压实现了对半径为60μm的液滴捕获。利用电润湿作用,我们成功将包裹He PG2细胞的海藻酸钠液滴分选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在芯片上打造人体器官,听起来似乎太过玄幻。但是,进入21世纪后短短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便成功将之变为现实。将人体细胞置于微流控体系中,通过调控培养环境,可以有效复刻人体器官的关键功能,进而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从肺、脑、心、肝的芯片,到肠、肾、血管、皮肤的芯片,器官芯片的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又诞生了膝关节器官芯片。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0)
3D生物打印已成为应对器官移植不断增加的新方法。3D生物打印提供许多技术特征,通过构建单个或成群细胞进入特定的部位并伴随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支架材料和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具有功能的生物组织结构,因此,也许可以按需提供具有灵活的个性化人体生物器官。我们将在此对3D生物打印技术的数个关键点进行综述,包括应用潜力和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7.
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是由清华大学和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核酸分析仪,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仪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焦面成像微纳体系样品检测系统结构、恒温扩增离心进样微流控芯片、自适应降噪数据分析处理算法、薄层空气浴流动加热控温等创新技术,能够在45 分钟内实现多种病原菌指标的并行检测分子诊断,检测灵敏度优于10 个核酸拷贝,样品与试剂消耗1.45 微升/ 指标,并行检测通道24 个,温控精度±0.1℃,检测稳定性CV≤ 5%,可以作为低成本精准医疗的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临床医疗、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由神经回路进行的功能计算的基础是它们的连接,但要将神经元之间的复杂结构连接与各个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却非常困难。现在,两个小组将功能成像与在前所未有规模上进行的三维序列电子显微图像重建相结合.发表了小鼠视觉系统中单个细胞之间连接情况的详细表述。  相似文献   

9.
虚拟仿真技术优点卓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如今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该文主要以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实验为切入点,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脑,也值得大书特书.成年人大脑中,大约拥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其周围细胞构成大约5000个突触连接.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和打断一百万个新的连接.只要你活得够长,信息在大脑中能够储存一百多年,并且会按照所需自动分类,反复归档,编译剪辑.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09,(2):44-44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脑,也值得大书特书。成年人大脑中,大约拥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其周围细胞构成大约5000个突触连接。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和打断一百万个新的连接。只要你活得够长,信息在大脑中能够储存一百多年,并且会按照所需自动分类,反复归档,编译剪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廉价的原代SD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游离神经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结果:通过多次探索、观察、成功的进行了原代神经元原代培养。结论:本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SD新生大鼠神经元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Hodgkin-Huxley模型为例,通过分析神经元的峰电位间隔(ISI)来研究神经元的编码预测。对于神经元系统来说,噪声对系统的发放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有噪声的情况下,弱的信号可以使神经元产生发放。在某个噪声强度下可以使神经元的ISI序列的非线性预测误差(NPE)达到最小值,从而提高神经元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1-68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经过将近4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通过检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位置关系并结合功能钙成像技术,他们发现,这两对神经元属于果蝇幼虫视觉信息处理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肺温阳化浊汤对Aβ诱导的AD大鼠模型海马Aβ异常沉积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Caspase-9、Caspase-3、Bcl-2、Bax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行为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aspase-9、Caspase-3、Bcl-2、Bax的表达;观察益肺温阳化浊汤低、中、高剂量对Aβ诱导的AD大鼠海马区Aβ含量及凋亡因子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经益肺温阳化浊汤处理后,海马区Aβ含量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减轻,抑制Caspase-9、Caspase-3、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益肺温阳化浊汤可能通过促进Aβ诱导的AD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中Aβ的清除,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控模式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部分变电站并未具备载波或光纤通道,这是集控微机防误系统建设的一大障碍.3G通信技术在集控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通信通道的屏障,实现了模拟预演、操作票传输和解锁操作等五防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它蕴含了大自然几千万年进化所沉淀的智能。细胞外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环境分割开,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而细胞内膜将细胞内部分成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这使得细胞自身构成了一个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系统。文章介绍了研究细胞计算的背景,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基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科学新领域:膜计算。膜计算目前主要有3类计算模型:细胞型计算模型、组织型计算模型和神经型计算模型,这3类计算模型分别以单个细胞、细胞群体和神经元作为计算载体。膜计算在生物系统建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用大肠杆菌等实现了部分膜计算模型。最后,展望了膜计算在生物学、医学、大规模数据存储、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杰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3):217-222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诱导瘤细胞的分化更引人注目。我们的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仅能诱导具有短神经突起的N型瘤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的细胞。这些细胞均无N-myc扩增,均具有高、低亲和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而对神经生长因子无反应的细胞系或为S型细胞,或缺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或有N-myc扩增。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细胞类型代表着瘤细胞的不同分化方向。神经生长因子仅能诱导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细胞分化。分化的瘤细胞中,C-myc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通过抑制C-myc的表达而促进分化。用基因重组技术,恢复瘤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部分恢复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针对N-myc的反义基因调控,可促进其分化过程。对瘤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表明:诱导分化过程中伴随着bcl-2表达的下降和瘤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非均匀磁场诱导磁流体中非磁性颗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用于细胞分选、DNA提纯和生物分析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考虑稀磁流体的体积分数为1%,其粘性随磁场强度的变化为线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磁性颗粒在磁流体中的粘性阻力和磁浮力,同时根据流体力学方程组、Maxwell磁学方程组和非磁性颗粒的运动方程,建立了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的非磁性颗粒运动的二维数值模型。对两种磁场分布下非磁性微粒的运动特性以及不同入口速度和磁场强度对颗粒偏转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磁场驱动非磁性微粒朝着远离磁源的方向移动;入口流速从1.0 mm/s增大到2.0 mm/s时,粒径分别为3、4、5μm的三种颗粒的偏转距离逐渐靠近;微通道内颗粒越靠近磁源位置磁力越大,磁力最大值发生在永磁体相邻两直角附近,所以越靠近磁源的颗粒偏转也越大。另外,在相同入口速度下,磁场强度越大,非磁性颗粒的偏距就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的负磁泳操作。研究结果对分离装置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单元,其功能并不是由单个生物大分子独立完成,而是由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动态组装形成的超大分子复合体来执行的。这里定义的超大分子复合体是指在生命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完成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多亚基、多组分复合体。一方面,细胞利用这些复合体来保证遗传信息的正确表达,维持正常的遗传功能;另一方面,细胞又利用这些复合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维系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因此,超大分子复合体既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也是解码生命奥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