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11油田低序级断层发育,从最初油田发现时的3条断层,经过50年开发地质研究区,最新解释断层达到45条,同时该区砂体发育数量多,达到145个、规模小,储量5万吨的含油砂体有135个,是一个构造与沉积储层发育均十分复杂的油田。本次研究从低序级地震解释的难点入手,通过分析蚂蚁追踪及多属性组合与开发地质在识别、描述、检验及预测低序级断层中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二者结合使用,提高低序级断层描述合理性与准确性。在复杂断块油田H11油田的应用中取得新认识与发现,为此类断块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油藏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2.
开展低序级断层研究提高注采对应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娜  鞠传涛  沈华 《内江科技》2009,30(3):101-101
孤东油田四区北部构造复杂,低序级断层发育较多,注采关系复杂。为了提高该块动态注采对应率,从精细地层对比入手,进行了低序级断层的研究,指导区块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动态注采对应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3.
周涛 《内江科技》2013,34(5):77+167
传统观点认为准噶尔腹部地区主要发育低序级断层,而本区已发现的多个油气田的三级地质储量已达1~2亿吨,低序级断层的小断层和裂缝是否能承担起油气大规模垂向运移的主通道呢,这点很值得质疑。本文利用走滑断裂模式来刻画了准中沙窝地地区断裂体系,提高了断裂解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低序级断层的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低序级断层识别与描述的方法体系,对精确研究老区剩余油潜力分布及有效挖潜技术对策具有指导意义,在矿场上实施应用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的深入,简单、直观的断层解释技术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复杂断块区地震剖面断点不干脆、低序级断层难解释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两个系列的技术:地震剖面断点解释处理技术、平面断层精细刻画技术。在常规地震资料基础下,相位转换体、带宽截频体、地震瞬时相位体等地震解释处理技术能够改善复杂断块的断点显示,沿层倾角和方位角扫描技术能够辅助解释低序级小断层和理清复杂断层间的组合特征。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综合应用两套技术系列解决了复杂断块构造解释的难题,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极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极其发育,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常规地震剖面上小断层往往显示较弱,解释难度大。相干、蚂蚁追踪等地震属性技术对断层具有较强的指示性,但极复杂断块区地层破碎,小断层识别困难,因此开展了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倾角导向断层增强+蚂蚁体、小时窗相干+蚂蚁体、扩散滤波断层增强+分频蚂蚁体共三种地震属性组合识别小断层方法,形成了极复杂断块多属性综合分析识别小断层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准确识别低序级断层对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几种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包括水平切片分析、相干分析、井震藏结合技术,以及几种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识别标志等。  相似文献   

8.
盘2-5断块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发育,为解决该块由于构造不落实造成的开发效果较差等问题,对该块的构造特征和断裂形态进行了研究。在精细层位标定基础上,地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并提取相干体、蚂蚁体等多种地震属性,提高大断层断棱的描述精度,精确识别小断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常规断层描述方法的基础上,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低序级断层描述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提频加去噪的数据体,运用Epos相干模块的本征算法,调整优选好参数,能有效识别低序级断层,本征相干算法可控参数较多,效果较好。应用该项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中部1区块的侏罗系中上统低序级断层的识别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细化了工区构造与断裂系统,并为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成藏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开展了提高低序级断层成像精度技术研究,以S油田C13区块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区块,针对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的观测系统面元网格、信噪比、频率、速度等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其产生的机理,结合该区块资料特点,重点针对面元网格、信噪比、频率、速度因素对低序级断层成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性处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富112块低序级断层发育,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定向斜井多,区域构造认识、地层认识存在较大难度。通过使用Geoframe软件对每口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利用相干分析、断层平面组合等技术对富112块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储层、成藏规律以及周围生产井认识,在构造平面图上预测6个潜力区块,归结为4类有利圈闭,分别是微背斜构造圈闭、扇形开启型断块圈闭、断鼻构造岩性圈闭和不整合构造岩性圈闭。有利圈闭预测为高效开发复杂断块明确研究方向,是滚动开发的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胡敏  刘健 《内江科技》2023,(3):10-12
<正>针对永安地区火成岩发育,构造破碎,低序级断层发育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利用永安高密度等多套三维地震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已发现油气和显示的有利区域,进行构造精细解释的综合研究,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最终提供了六个有利圈闭并取得较好滚动开发效果。1地质概况永安构造位于高邮凹陷的深凹与斜坡的构造转换地带(图1),断层近东西向展布,分割形成了复杂的断鼻、断块群[1],其中大部分油藏位于汉留断层的南侧(下降盘),而且位于汉留断层的北侧的油藏埋深浅、油井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对于盘河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断层的识别及准确描述是提高断块开发水平和采收率的基础。为提高断裂系统描述精度,通过断层强化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对断层的识别能力,利用多体构造解释技术提高断裂系统描述精度,借助开发阶段大量的开发动态数据,利用动静结合方法进一步减少断裂系统描述的多解性,实现构造描述的动静态统一,并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突尼斯Z油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发育多期断层,互相切割形成大量断块油藏。由于断层切割关系复杂,构造解释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相干体可以有效突出断层或其他地质异常体,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相干算法。本位针对常规相干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相干体实现算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适应实际地质情况的变化,并将这种算法应用于实际资料中对研究区的断裂系统进行组合与解释。  相似文献   

15.
沾化凹陷斜坡带成藏模式及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  刘魁元  赵翠霞 《内江科技》2004,25(2):26-26,25
沾化凹陷斜坡带呈条带状或透镜体状沿水道方向展布的沙三段砂体被后期发育的一系列盆倾断层切割,形成“切香肠”式岩性油藏。通过应用相控储层预测方法、地震约束下的储层描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沙三段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张戈  王坚领  王文才 《内江科技》2011,32(9):113-113
文东油田构造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油气藏,准确确定断层及其次生断层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点,充分应用层位标定、三维相干体、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联合解释等技术,对该油田的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的标定和解释,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滚动开发提供了依据,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鲁召丽 《内江科技》2010,30(1):102-103
本文对孤东油田北部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本区受孤东断层和五号桩断层影响,发育多条北东向及近东西向雁列式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到桩东凹陷,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罗家鼻状构造沙河街组不同层位进行连片成图,重点开展了低序级断层的描述、沉积相研究、相控储层预测,按照隐蔽油藏研究的思路进行研究,获得了成功。在老区周边探明储量500万t,说明勘探开发多年的老区通过精细研究,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滚动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振东 《内江科技》2011,32(2):136+150-136,150
孤东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大型整装油藏,馆5、6砂体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厚油层油藏,馆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发育零散,呈现小、窄、薄、渗透率低的特点:孤东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馆5、6砂层组的主力油层已经普遍进入高含水,下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而馆4砂层纽的零散小砂体在增油效果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小砂体的开发状况及效果分析,面积大储量高能够完善注采井网的小砂体开发效果较好,因此加大小砂体的挖潜力度,对提高孤东油田的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郝晓波  马青 《内江科技》2014,(3):85-85,82
塔里木盆地哈六三维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识别技术预测其主要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使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使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岩溶区带;综合使用常规地震数据体、相干体、裂缝体技术预测优质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