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娟 《江西教育》2022,(38):63-64
<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位对我很重要的恩师……小学四年级一开学,我最熟悉的老师被调走了,据说会有一位新的老师来接替他的工作。全班同学聚集在教室,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老师的离去,而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心中一片荒芜。  相似文献   

2.
住校第一周     
回顾这一周,每天的事我都历历在目,从开学到今天,我感到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愉快。虽然每天都好像紧紧张张的,可是生活在初一(13)班这个大家庭里,所有的快乐都把那些紧张与疲劳淹没了,每一位老师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着我们,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于老师。为了我们,于老师每天都跑上跑下,脚都跑肿了;为了我们,于老师连跟自己的孩子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了我们,于老师每天都要到夜里12点才能入睡……总之,于老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老师像妈妈,学校就是温暖的家。我根本就没有理由说我过得不快乐、不充实。但是,虽然过得很快乐,每…  相似文献   

3.
我的新老师     
正9月16日晴今年我上二年级了,这学期,我们换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老师姓汪,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他上课非常认真,对我们也很温和。课堂上,他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讲课,他上课非常风趣,经常讲着讲着就把我们给逗笑了,原本一节无趣的语文课瞬间就变得有趣起来。啊!我喜欢你,汪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小时候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预言     
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孩,如果你不留心,很难发现他。他是一个很少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很小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较差,朋友也不多。他的日记也总是只有几行,每天歪歪扭扭的记录着没有太大意思的事情。我们在日记里互称朋友,他就因为这个名字,渐渐和我说一些心里话,虽然谈不上是什么秘密,但从他的语言中我觉得他挺信任我。有一次,他在日记里很意外地写了满满两页纸,字迹有些潦草,明显透露出他的气愤:“老师,最近我的心情很不好,我很难过,我爸爸天天在他的朋友面前说我笨,老说我学习很差,还说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好。我难过得不想回家了。还有,我越…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杨红樱阿姨笔下的马小跳是一个很天真、很调皮的小男孩。杨红樱把他写得栩栩如生,很逼真,和现在的一部分少年儿童很像,很贴近我们的校园生活,让我读着深有同感,觉得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旁。《同桌冤家》这本书里描绘的路曼曼和马小跳就让我印象很深。他们永远都是“冤家”,天天都不可能用一副好面孔去面对对方,路曼曼总是拿着一本小本子记录着马小跳的不良表现。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前进带后进”,就是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做同桌,然后代替老师“教育”他们,管他们。我就和一位“差同桌”坐在一起,每天他都有许许多多的作…  相似文献   

7.
儿子升初三了,中考一天天逼近,我的心也随之一天天地往上提。虽然孩子很懂事,对待学习也相当有干劲儿,但我还是为他的前途隐隐担忧,想到一年后他万一考不上好的高中我就浑身直哆嗦。没办法,我是个母亲,母亲大概都这样吧。很自然地,掌握儿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成了我的重要工作。我就像架摄像机一样无时不将镜头对准儿子,哪怕他有一丝风吹草动,都能强烈触动我敏感的神经。每天晚上儿子从学校回来,我都忍不住要问他几个问题:“今天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你完成得怎么样?”“现在不准看电视,赶紧去把作业做完!”“老师今天还有没有什么特别…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一些城里学生欺负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还背地里叫他们“乡巴佬”,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我对此很看不惯,因此采访了几位同学和一位老师。我首先采访的是一位非常傲慢的城里学生。我问:“你觉得乡下人比城里人差很远吗?”他说:“那是当然了,我们城里人钱包里天天都装有很多的money,天天都可以去买零食吃,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那些乡下人可以吗?别说买零食吃,我想他们钱包里连钱也没有。哼!他们想和我比,那得叫天和地先比平了再说吧。”我又继续采访了几位城里的同学。同学A说:“其实我们城里人…  相似文献   

9.
只帮两笔     
第一次用棉签画小草.总有孩子下不了手。“老师,我不会画。”天天在一边轻声地说。看到老师还没过来,他又讲了一遍。我来到了他身边:“试一试吧。”“我不会。”天天说着依然没有动手,两眼盯着老师看。“我们一起来画。”天天听了我的话拿起棉签看着我。我蹲下来,抓住他的手放在画纸上,一边和他一起画,一边说:“就这样,从下往上,一棵小草,换个地方,从下往上,两棵小草,再换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我和他之间不是很和睦,甚至有点水火不容。 他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有很多坏习惯,抽烟、酗酒、说粗话。 因为他,我也沾上了不少坏习惯,比如16岁就开始抽烟、喝酒、打架、早恋,无数次被叫家长.他平时很厉害,但是在我们老师面前就规矩地站着,像犯错误的孩子。老师说,没娘的孩子就是不行。  相似文献   

11.
两位恩师     
说的是我念小学六年级时的两位老师.一个是教算术的,兼上我们的体育课,姓田;一个教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姓张.   我是上四年级时,从大队分校转到公社中心小学来的.四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生,对我这个因为早晨要放牛而天天迟到的学生颇不待见.升到五年级"准毕业班"就归张老师带我们了.他对我莫名其妙地好.虽然我的年龄在班上倒数第二,但他培养我当班主席兼少先队中队长.冬天牛收棚吃干草,早晨不用放牛.有几次我发昏搞不清时辰到校太早,张老师怕我冻着,让我到他床上去暖身子补觉.那份和蔼体贴比我老爸还亲切.……  相似文献   

12.
张智萍 《班主任》2004,(2):19-19
有位家长向我反映,说女儿十分怕老师,问及原因,孩于的回答居然是"老师太高了."这样的回答让我觉得十分诧异.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身材高大的朋友聊天,我请他坐下来聊,他说他喜欢站着.于是,他站着我坐着,整个交谈过程我都得用力地抬着头,用力地抬着眼皮,虽然话题很轻松,但这个交谈过程却让我感到万分费力.空间上的垂直距离,给我带来一种扑面而来的压力,使我产生了莫名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3.
天天变了     
“老师!老师!你看我搭了一台摄像机!”我开完会,刚进教室,天天就双手举着积木欢叫着向我跑来。我赶忙迎上去,用双手接过天天送上来的“摄像机”,迎着他兴奋而急切的眼光,由衷地赞美道:“哇!这么漂亮的摄像机,可真像呀!来,给老师拍几个镜头。”天天带着灿烂的笑容,左手托着“摄像机”,像模像样地对着我“拍”了一会儿,又神采飞扬地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这是手提式的‘摄像机’。下次,我要搭一个肩扛的‘摄像机’。肩扛的……”听着他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声音,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欣喜地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教师向我反映了她的困惑: 在一次郊游午餐时,有个孩子把自己的食物让老师吃,老师很感动,一边表示谢绝,一边表扬了孩子。没想到,很多同学都争着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让老师吃。这时,他发现只有一位小朋友躲在一旁自顾自地吃着,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是个自私的孩子。老师制止了大家,但过后一想:这个  相似文献   

15.
殷老师是我的继父,和我妈结婚好几年了。我从8岁开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虽然,我从不叫他“爸爸”,但我们相处得很好,如同亲生父女。殷老师是一位高级音乐教师,个子很高,四方脸,皮肤有些黑,眼睛炯炯有神,留着络腮胡子,头发有点秃顶,像樱桃小丸子一样的发型,很有艺术家的风度。他很幽默、风趣,也是一位出色的合唱指挥,别人都称他是“海南第一指挥”。殷老师待人随和,很有耐心,对我特别好。好多的事让我难忘,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记得我转学来到新家不久,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家里没有人,我在茶几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雨,我去打球…  相似文献   

16.
可敬的张老师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多了一门作文课。教我们语文的是位新来的班主任。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四十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竖立着,总使我想起课文中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马上写作文,而是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北京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部片名是《上甘岭》。 那时…  相似文献   

17.
编者手记     
小东 《中国德育》2006,1(4):80-80
年前,就和窦桂梅老师约好,想去清华附小看看。窦老师很有魅力,不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光环,而是因为听了她的《晏子使楚》。和她接近,总让人感到有一股子劲道,她是那种天生就该做老师的人。上周,终于如愿走进了这所美丽的学校。在跨进学校的瞬间,我和我的同事显然都有些紧张,因为扑面而来的是那种只有学校才有的高尚、纯洁和美丽。孩子们真诚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来学校的人,真诚地敬礼,真诚地呼唤,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种真诚震撼了。看得出来,这所学校是注重细节的。校园的墙上,细细的笔划间或地刻着各种励志名言,不仔细看的话,它们会很容易被忽略到,可是只要你注意到了,就一定会永  相似文献   

18.
乘梧而去     
正——01土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从代课老师过渡为民办老师。土老师在我们眼里和一个农民没有两样,晒得黑黝黝的,头发也乱蓬蓬的,很多时候看到他在土砖垒的讲台上唾沫横飞地教我们认字,我都很担心他头顶那一蓬乱草里飞出一只麻雀。土老师喜欢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黑不溜秋的腿肚子上还沾着黄泥巴,估计是刚从田里或土里拔出腿,就火急火燎地赶来上课。瞧他那来来回回的匆忙模样,我想起踩到了牛绹的黄牛,左边  相似文献   

19.
叶艾艾 《教师》2015,(3):32
我在偶然的一次机会里,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老师,听说了“海量阅读”这个名词。当时听着那位老师介绍着她的孩子们仅仅二年级,阅读量就大得惊人,我很震惊,也很羡慕。
  我不断地回想着跟那位网络老师的交流,不断憧憬着未来孩子们拼命阅读的情景,猛然下了决心,虽然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到二年级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其顺利进入自由阅读状态。  相似文献   

20.
"喂,你知道吗?严老师回来了!"一位同学忽然在电话中欣喜地对我说。"是老严——老师吗?"我惊喜地问。"不是他还能是谁?晚上我们几个同学请他聚一聚,也好再让他给我们上一课。"放下电话,我的脑海中马上浮出一位个子不高,微微歪着头,头发很听话地顺向一边的老师,正瞇缝着不大的眼睛,在盯着你,嘴角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淡淡的笑,似乎能洞悉你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