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美煜 《新闻世界》2013,(7):307-308
【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员形象。一个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廉洁、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时将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
沈广彩 《新闻窗》2010,(6):75-76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媒体与记者的博弈是对记者而言,政府官员是其最为期待的采访对象,大到政策法规的解释,小到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官员的回答无一例外地代表了某个政府职权部门的看法,作为官方话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于是,记者无不挖空心思想从官员处获取“我想知道的”:怎样让记者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进行报道.也成为官员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府官员参与电台直播热线节目有利于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有利于提高公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利于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等六个方面,说明政府官员上电台直播热线节目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监督政府,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承诺。温家宝总理作出宣示后,一些省部级官员都有表态。3月12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接受采访时,不预设话题,不拒绝记者提问,临了还问:还有没有敏感的问题?河  相似文献   

5.
徐文佳 《今传媒》2014,(12):18-19
具有及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的微博为政府部门公开信息、了解民意舆情提供了新的渠道,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覆盖了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次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部门与官员"织围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重点分析政府微博传播影响力,并结合我国政府微博的发展现状思考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不断涌现,构建了政府官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新平台,但是政府官员微博是否真正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和社会效果也受到争议和质疑.本研究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对三个较为典型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微博进行考察,分析政府官员个人微博在传播定位、传播内容、互动性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作为一种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新渠道,政府官员个人微博的具体功能何在,回答它能否有助于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对政府形象、政策传播是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等问题,并尝试对这种新的官民沟通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彦 《中国新闻周刊》2006,(46):34-34,36
从当年提起“全球化”色变,到2001年入世前“狼来了怎么办”的争议,再到如今“负责任的大国心态”,其背后,是一条社会公众、行业企业和政府官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产生的面对WTO的心理变化曲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官下马,短期的意义在于扭转此前抗击“非典”的被动局面,推进“高官问责制”,在国内外重塑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形象;而从长远来看,可以从根本整肃吏治,树立官员队伍的“民本”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责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本身就需要有比较广泛的民意和政府官员认同的基础,只有这样。政府官员才能真正承担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0.
自从今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之后,好像一下掀起了民工讨钱热。媒体上一面是愁容满面的农民工,一面是表示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的各级政府官员,他们大多将矛头指向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多的建筑开发商。从农工到施工队到建筑商到开发商这个欠钱链条中,开发商似乎成了“罪魁”。那么今年的开发商何以如此“心狠”?政府雷厉风行的讨钱行动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利益的链条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往往不会只是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张振华 《声屏世界》2006,(11):64-64
长期以来,一些学用“从人治到法治”、“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等这类来自西方的话语,概括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最近,还有学用“物本行政”、“全能行政”等评价我国政府改革和行政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0,(6):4-4
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监督政府,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承诺。温家宝总理作出宣示后,一些省部级官员都有表态。3月12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接受采访时,不预设话题,不拒绝记者提问,临了还问:还有没有敏感的问题?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也说,舆论监督不是负面报道,而是正面新闻。除他们之外,也不难找出类似级别官员的相似表达,显示就批评政府已有共识。  相似文献   

13.
沿着建设“责任政府”和“官员问责制”的轨迹.如何考核政府及官员的政绩得失.成为各地竞相探索的课题。这种评价正逐渐显露的刚性.让官员们不得不为之怵然。  相似文献   

14.
王彦红 《东南传播》2010,(11):32-35
从“唱凯堤决堤”报道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新媒体背景下,政府的危机公关仍以封闭控制和单向宣教模式为主,着重政府动态和先进典型的报道,缺少与民间话语空间的互动。政府官员应进一步加强危机公关意识,提升危机传播素养,应从政府立法的角度对相关事务形成制度化设计,积极构建政府危机公关的双向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之所望,乃政府施政的方向。这在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鲜明印证。报告用很大的篇幅谈到了事关民众的各种民生问题,并且给出了具体承诺。  相似文献   

16.
从清华大学到多伦多,45名来自中国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大会全球记者高层培训班学员,接受了紧张而有效的专业培训,他们从科学家、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专家、资深记者身上学到了公共卫生的最新知识和报道经验.并立即投入到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新闻报道中。他们精彩的表现说明.记者教记者(J2J)将成为一种专业记者培训的新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郭林  黄鑫 《青年记者》2010,(6):30-31
政府新闻言论是指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站在政府立场向公众发布的能够代表政府意志和观点的新闻讯息,包括政要演说、典礼致辞以及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等等。由于媒体关注度不断升级,政府新闻言论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话语方式。本文从政府新闻言论的基本类型出发,结合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的经典范例进行比较,意在探讨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中话语方式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朱虹 《新闻与写作》2005,(10):27-29
新闻发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发言人意味着形象.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机敏。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现代官员必须习惯于和媒体打交道。要从怕媒体、烦媒体、避媒体,转变为主动找媒体、利用媒体。学会同媒体打交道,是现代型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培养现代型官员的有用舞台。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政治腐败程度2005年在160个国家中被排在第17位(排第一位的为最少腐败,中国的位置处于中流)。换句话说,相对于大多数其他国家,目前腐败在美国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如此,美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个腐败非常严重的时期,即从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处在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时期,工业革命造成的大公司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它们能够用手中的金钱来收买各级政府中重要的官员。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联邦政府需要支出大量的开支来打赢南北战争,这使得政府官员有了更大的支配资金的权限。而美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大国的速度之快,使得它几乎来不及思考和建立有效的控制腐败的方法。更为不利的是,此时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的反感,倒反而适应了政府雇员和官员的贪污猖獗现象。  相似文献   

20.
纪事     
《全国新书目》2008,(14):21-21
总理五日从5月12日到16日,温家宝总理在地震过后的第一时间里在灾区度过了最关键、最紧迫的5天。在这充满了血与泪,同时也充满了爱心与温暖的5天里,温家宝总理的足迹踏遍了灾后的废墟,给濒临绝望的人们送去了坚强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