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08年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孕育了抗震救灾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已有的众多期刊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途径、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等方面。为了使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能够继往开来,改进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一年来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次地震救灾与重建中发挥了凝心聚力、共克难关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持续培育抗震救灾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近十年来,抗震救灾精神的关注度正在逐年降低,甚至正走向被淡化的边缘。在非抗震救灾时期,抗震救灾精神的持续弘扬应紧紧抓住可持续性建设这一关键,以制度化保障强化持续培育的动力机制,汇聚抗震救灾精神弘扬的合力,通过持续发挥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念支撑和强大动力的实践指导作用,使其继续弘扬和持续培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彰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当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抗震救灾斗争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催生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力量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6.
抗震救灾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结合抗震救灾实践,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要求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8.
抗震救灾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途径的作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和新发展,探讨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08,(11):19-19
8月26日上午,青海省教育厅党组中心学习组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县以上领导班子集中召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的通知》要求,围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召开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前不久.教育部党组做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当前,应当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和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抗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部委     
教育部表彰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本刊综合消息)为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表彰了教育系统抗震  相似文献   

14.
作为震区的高校在灾后要依据“5·12”汶川大地震大学生在思想状况、行为特点方面的改变,以及对友情、感恩的新理解变得日趋成熟的有利条件,利用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实施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实践中凝成的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机统一:集体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模事迹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亟待抗震救灾精神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未成年人网上签名暨留言活动,今年3月20日启动后,在全国反响很大。这项道德实践活动,包含学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奥运添彩和弘扬民族精神月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课程,它以内含的形式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建设校园文化,应以弘扬校园精神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课程,它以内含的形式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建设校园文化,应以弘扬校园精神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工》2008,(7):8-9
6月30目,工会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国总工会机关举行。 为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宣传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在抗震救灾中的模范事迹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作贡献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