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有利于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不断提高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大学团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实践大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团员、团干部素质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高校共青团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团校办学中存在的办学不规范、教学不系统、学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源于高校共青团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对于团校办学重视程度不高。通过重视大学团校的办学工作、规范大学团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大学团课的教学水平和做好团校办学与日常共青团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强大学团校工作,促进大学生团员、团干部的培养,带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传承的精神根基,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大学文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形式和载体。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重视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动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而且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敬业现状的迫切需要。要将敬业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之中,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敬业价值观教育,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融入、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为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要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使大学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富有历史担当精神,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给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创新提供了思想深度和动力支撑。以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创新,关键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上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实践科教融合理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存在高校科研与教学相对分离,创业教育有效性不高,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支持不力等问题。在科教融合成为高校办学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要实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政府要加强创业立法及法治教育,扩大和落实大学创业优惠政策;社会组织要强化服务大学生创业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与大学培养目标,大学“麦当劳”式办学模式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培养,牛津大学的校园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敬业精神与人生价值观等问题的思考,感到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与建设。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和建设,还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思政”格局构建阶段,高校艺术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于守正创新中促进思政元素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大学生对思政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特性特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对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考量,又要确保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确保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有效增强思政元素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风建设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永远课题,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对于大学学风建设,保证我国各大高校进行教育培养。良性的大学学风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为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刻苦精神,让学生具有更加具备拼搏精神,积极向上的为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领。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建设中,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大,怎样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学风融合,怎样才可以让先进社会的大学校园具有更有良性的校风。本文将对于大学学风理论作为研究基础,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学风建设中进行融合进行系统性梳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各国经济文化相互影响,当前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基于此,阐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打造高校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重视大学生社团活动;注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强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学习、理解和领悟;其次是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文学经典阅读,其中中外文学经典阅读的加强尤为重要;同时,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离不开高校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教育者应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也对企业和高校不利。大学毕业生求职不理性、心态浮躁、实践能力不强,对企业关心不足是造成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对此,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让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三方能够有效沟通和互动,相互了解,掌握实情;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稳定心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职场适应教育,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准确定位,稳步适应职场初期发展,从根源上减少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地,其风气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立校之本。学风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高校在加强学风建设中,要教育大学生坚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知行统一的文化品格,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统一,要让大学生学会生...  相似文献   

16.
王晖 《天中学刊》2011,26(5):70-72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的先进分子和代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高校党性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不断创新教育内容。高校可以通过明确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融合国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融入人文教育,注重学生党员人格、灵魂的塑造;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党性教育持续性等措施,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当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各种客观及主观原因,在价值观的认识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解决价值观上的误区,在大学中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能够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突出的贡献,就需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在体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英国民族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发掘和融入了诸如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寻找传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契合点,丰富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形式,注重在专业课程及管理活动中渗透主流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大学精神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表现为整个大学全体师生的群体意识;是促进大学发展,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大学精神特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着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更须致力于大学生精神的培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