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前几年申请去台湾研学,夹杂了一点私心,想去胡适墓前看看。遗憾那一年去要考英语,没过。我总想我应该有点运气,因为那间英语口试的教室就是我当年考博时的教室。我竟然到了相信运气的地步,可想英语水平是严重下滑了。对胡适谈不上研究,只是觉得他的样子很阳光。跟那些无意中“遇见”胡适的人相比,我实在是被动接触。那会导师开了一个庞大的书目,全是各个作家全集,要求学生挑选其中三到四位作家的作品精读。  相似文献   

2.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组数字: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风雨无阻写作  相似文献   

3.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里,我读到这样一组数字: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书信等400万字;胡适——全集44集,字数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风雨无阻,写作14000篇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4.
小池 《初中生》2008,(8):14-16
胡适的母亲名叫冯顺弟.她嫁给胡适的父亲胡传时刚满16岁.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他们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胡适.他也是胡传最小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诞辰1 50周年.因为胡适,因为"实用主义"这个标签,因为在中国长达两年的讲学活动,这位哲学家曾经对中国的思想界有过非常重大的影响.可惜时过境迁,150年后,中国读者对杜威的记忆似乎已经淡漠了,他的哲学也不再成为被学术界讨论的主流,于是我们也就没有看到什么相关的纪念活动,而原本应该作为献礼的中文版<杜威全集>更是拖到了今天,在两周之前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新书发布会,推出杜威的早期作品5大卷.  相似文献   

6.
自从欧阳健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关于《石头记》脂评本是伪作这一发现后,毁誉两派展开了激列的争论.欧阳健的发现是极有价值的.欧阳健是善意地指出胡适上了当,受了骗.他对脂本的考证实质上是胡适的考证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是修正胡适的错误,不是往胡适身上泼脏水.这次论战的哲学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胡适的先验论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胡适的实证主义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资产阶级的常识论的分岐.这场论战的分岐焦点是:是否定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还是捍卫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的问题.红学的出路在于把红学从胡适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由于查找资料的需要,译者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翻阅《字林西报》,无意中在1924年7月14日《字林西报》60周年增刊上发现了胡适的这篇文章。这份增刊可以说是一份当时中国各界名人的文章荟萃集,除了胡适,还有诸如唐绍仪、宋美龄等人的文章,每位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便是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鼓吹新文学。此篇文章的主旨便是推广白话文运动。全文大致介绍了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并得出文言文已死,而白话文则适用于从文学创作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结论。这也是胡适的一贯观点,在他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等文中,以及《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中,他一再强调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乃历史之大势。胡适认为,过去的文学已经僵化,并且有三大毛病,即无病呻吟、摹仿古人和言之无物,而新文学正是要改变这些毛病。新文学的本质是"活的文学",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参见刘波.胡适论"活的文学"--民间文学之文学性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这次发现的这篇文章除了概括了上述观点外,还由于是刊登在英文报刊,是供在沪外侨及海外人士阅读的,胡适在文章中描绘了一个白话文运动的全景,从文言文兴盛的原因到需要改革的理由、改革的先驱以及改革的困难和成效等等。可以说,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在原来基础上深入,却完整地体现了胡适关于白话文运动的思想。译者查阅了1994年12月由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1998年11月由欧阳哲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文集》,同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文集》,以及2003年9月由季羡林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全集》,均未收录这篇文章,希望此文的发现可以为研究胡适及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1920年,胡适鉴定李祖韩藏所谓王绘"曹雪芹小像"时,指出画像上的人物不是曹雪芹.1950年,当这幅"小像"被作为曹雪芹的画像到处发表时,胡适首先出来做了辨伪的工作.从此,围绕"小像"上的人物是否为曹雪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大多数研究者也不再相信这幅画像是雪芹画像.研究"胡适与‘曹雪芹小像'"这一论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胡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胡适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世界主义者",这是胡适思想批判的起源.新中国初年的胡适思想批判对于在思想文化领域普及马克思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由于一度忽视了思想改造不同于政治斗争的特殊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对此,只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历史地看待胡适及其思想,才能正确评价胡适思想批判的功过得失,并发挥唯物史观对于思想改造的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逸 《科技文萃》2005,(12):113-114
新版<黄宗羲全集>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篇幅最大的黄宗羲著作文集.2005年是黄宗羲逝世310周年纪念,新版<黄宗羲全集>的出版是对他一个很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这些天,总有80后的人问我一些关于写作、成长或成名的问题。我只想用下面这些人和他们创造的数字来给出答案。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写作14000篇专栏;彼得·德鲁克——出版39本书,其中,85岁到95岁出版10本;  相似文献   

12.
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是<红楼梦>的三个最为重要的版本,俗称红楼三脂本.1927年胡适在上海得到甲戌本,1933年胡适在北京得到庚辰本,解放后北京图书馆又收得己卯本.诸本发现之后,胡适、俞平伯、陈仲艺、冯其庸、应必诚等对它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发现与研究大大地加强了红学的基础,拓展了红学的研究范围.是红学成为20世纪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是现代一位奇异的女作家、教授和学者,也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胡适仅给她教了一年书,但她一生对胡适特别崇敬,逾到晚年“老而弥笃”。在胡适死后,谁要对胡适说声“不”,她就会站出来捍卫胡适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首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历时19年编纂完成,共出版29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1版的出版,不仅首次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遗愿,使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大量文献遗产系统地公开面世,而且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为世界其他语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重要母本的编纂与出版,乃至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编纂和出版提供了极为重要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挖掘教材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透文本和教参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校本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精选网络资源.比如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胡适所讲的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许多同学不能理解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不能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情.我要求同学在课前搜集胡适的资料,包括胡适的作品、格言、生活背景以及别人对胡适的评价等等,课上同学们通过讨论了解胡适其人,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组数字: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多万字;胡适——全集44卷,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风雨无阻,写作14000篇专栏文章;彼得·德鲁克——出版39本书,其中,85岁到95岁出版10本;张五常——现年72岁,每周写作三篇  相似文献   

17.
对耿云志著《胡适年谱》和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两书侧重点各有不同,且都存在不少的错误.校勘这些错误,既为修订版提供依据,又为编撰新《胡适年谱》打下基础.胡适的文集、日记、书信是编年谱的重要史料,如何利用成为编好年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九年家乡教育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  相似文献   

19.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发表在《大陆报》(1927年10月2日)的英文论文《论中国现代文学;胡适的天才》,是西方英语世界的学者最早介绍"五四"文学革命及其领导者胡适的重要文献之一.这篇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无数大师巨匠的成功事例一再证明。1910年,胡适赴美国留学。他哥哥送行时嘱托:"出国要选有用学科,千万不要读文学之类没用的东西。"胡适一路想:"中国是农业大国,到农学院学习,肯定有益于国家。"因而,他到了美国最好的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一周后就到农场实习部报到。老师问:"你洗过马吗?"胡适摇摇头。于是老师教他洗马,两人各洗一面,继而又教着学套车。就这样,胡适耐着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