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的具体内容,挖掘习作例文的功能,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要聚焦教学评价,让课堂教学增值;要适时使用习作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教学,能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掌握阅读策略,有效提高习作例文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儿童写作上,但对写作主体——儿童却缺乏足够的体认,对儿童写作行为的发生以及运动过程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儿童写作只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精神世界的“作文行为”,而不是蕴藏在言语和精神深处呼之欲出的“写作意识”,这就是“文心”。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习作教学实践中引进“玩”的教学元素,尝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给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巧妙地消除学生的习作焦虑,同时相机进行一些习作技法的指导与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教、学、玩融为一体,致力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5.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儿童喜欢做梦,因为“梦”给了他们诗意,给了他们自由,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童化作文”教学将童年的“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童心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放飞想象。习作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只要真正融进儿童世界,与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写作资源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做梦”,习作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进行时”(以下称“进行时”)与其他写作教学主张的最大区别是强调教师的“教”。“进行时”就是以教为轴心,“教”串联全程,时时关照写作运思,激活生活经验,调用阅读积累,组织同伴合作,促进表达欲望产生,直至言语表达顺利倾吐而出。教学设计就是“教”的具体实施。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进行时”所认识的“人的需要”指什么呢?“人”首先指的是儿童,这是写作的主体;其次才是教师,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西尔斯在1988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决策》一书中也说:教学设计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学习的各项条件来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设计的理念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因此,“进行时”提出的“教学设计”,就是从儿童学习写作的任务出发,以充分认识儿童写作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为基础,依据学情需要确定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步骤,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在全程中,教学满足儿童写作的发展,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积累、评价、灵感等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使师生以及教学本身形成和谐、合情、合理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儿童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是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积累、评价、灵感等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使师生以及教学本身形成和谐、合情、合理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儿童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沈春艳 《教学随笔》2016,(9):126-126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成了最让语文老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项目,也是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项目。然而,习作教学的难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习作的速度,即训练习作的“快”,和习作的情感倾向,即习作的“乐”,来展开具体的操作,并总结经验,对习作教学的突破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习作”与“习作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习作”是习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习作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习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群体性行为。“习作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习作”存此是教学的对象,即习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作。实施新课程以来,还有不少教师把“习作”与“习作教学”混为一谈,没有把“习作教学”纳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栽培式”习作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写作,自主地作文;教师给学生提供广阔、宽松的写作土壤,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写作的氛围。“栽培式”习作教学生态模式是由教师、学生、群体、生活和环境五个方面构成的。这个生态模式的核心就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生活是学生汲取营养的源泉,群体是该生态系统中互相影响的同类物种,而该系统的生态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定位为“习作教学”.初中阶段则称为“作文教学”。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习作教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理论界和不少一线教师心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儿童不会写作.教写作或者训练写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何捷 《中国教师》2012,(5):61-63,72
<正>课改至今,习作教学受到空前广泛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在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收到了改革实效。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做的四件事。说是"教",但又带着"不教"的意味,其实仅仅是针对儿童写作行为上的要求或引导,想方设法让孩子更  相似文献   

14.
刘飞 《山东教育》2010,(6):35-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在教学中,下水文在起示范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下水文还能够让教师在写作中体验学生习作的甘苦,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导,把自己换位在学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习作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作例文”既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互为补充,又在习作教学中起着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学生掌握习作知识、借鉴写法提供了文本借鉴。如何充分发挥“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写作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教师应该从文本教学的角度看待习作例文,从“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提出了“自能作文”的理念,其目标在于体现“教是为了不教”,鼓励学生自己写作、自己评改,逐渐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循环日记”是一种习作训练模式,由班级学生分组循环,每人轮流写日记,在相互评改、激励、分享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开展“循环日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晰“循环日记”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记录学生的真实生活,做好跟踪指导,促进多主体间互动评改。  相似文献   

17.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18.
"笼笼统统教写作,模模糊糊学写作"成为当下习作教学的常态,也成为习作教学成效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教"的真实发生,断然不会有"学"的确实成效。习作教学需要教师钻进儿童的圈子里,需要教师懂得儿童:呵护原点价值,激活习作兴趣;需要教师唤醒儿童:拓宽教学资源,激发习作潜能;需要教师引领儿童:立足精准知识,润泽习作生命。  相似文献   

19.
吴勇 《中国教师》2009,(13):25-30
<正>不少语文教师,对于习作教学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儿童原本不会写作,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孩子学习写作、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小学  相似文献   

20.
“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肩挑两担:既有阅读教学的要求,又有写作指导的任务。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进行某一篇“习作例文”教学时,应该为与之相应的习作指导铺路搭桥,让“例文”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教“习作例文”时,要把它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作为重点,这是“习作例文”与一般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区别。现谈谈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