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题型可以分为两类:命题与非命题作文,后者变化尤多。 话题作文,它与材料作文略有区别:后者多强调准确提炼材料(或文字,或图画照片)的主题(或叫中心思想),并根据主题下笔;前者的要求则宽泛许多,只要围绕材料提供的话题,自定主题下笔便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话题作文”,规定围绕的所谓“话题”。实际上是某个“事物”、某个“题材”,于是“题材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了。它只要求根据提供的题材下笔,也无主题的限定。主题、话题、题材,也就是三者的差别吧。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从近两年的小作文命题情况来看,其导向直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97年的小作文要求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小作文则要求补写洗另一只鞋情况的文字。前者侧重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后者侧重于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自立的意识。连续两年均是针对中学生的思想素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从近两年的小作文命题情况来看,其导向直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97年的小作文要求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小作文则要求补写洗另一只鞋的文字。前者侧重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后者侧重于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自立的意识。连续两年均是针对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这个导向有着  相似文献   

4.
“文不对题”是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现象。作文离题或偏题不仅表现在立意、中心和取材等内容方面,还表现在体载、结构和语言运用等形式方面。前者如《我和雷锋叔叔比童年》,有的学生没有抓住“比”这个关键词,错把中心放在雷锋方面,写成一篇雷锋童年故事,而“我”则成了陪衬,这就离题了;后者如将《时间的脚步》、《青春》等以象征、寓意、抒情为基本特征的命题写成议论文,这显然是文不对题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研究中学  相似文献   

5.
“文明”与“文化”是统一本质的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物质形态,后者则侧重精神形态。物质形态自身原本没有什么意义,有了“人”来把意义投射到“物”上,就发生了“文明”。这意义的提供者,他的来源,就叫做“文化”。(摘自《财经》)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7.
90年代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从近两年的小作文命题情况来看,其导向直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97年的小作文要求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小作文则要求补写洗另一只鞋情况的文字。前者侧重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后者侧重于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自立的意识。连续两年均是针对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这个导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指引中学语文教学,而且向全社会发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时代信息。一、高考小作文的立意。从宏观上看近年的高考小作文立意范围几乎界定…  相似文献   

8.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引导教学”,在基于材料选用特点所形成的引导之外,也基于任务指令话语形成两个“引导”。技术层面,引导学生在对话框架下考试作文怎样解题接话。理念层面,引导中学生作文的底线理念:作文应是在真实情境中真实有用的。前者旨在提升考试作文的对话效率,后者呼应“2017年版课标”的“实践性”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   “作文与生活“,还可以而且应该倒过来说一遍:“生活与作文“.前者的着眼点在“作文“,后者的着眼点在“生活“.两个说法合起来,是这样一个公式:生活一作文一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刘兴伦 《文教资料》2011,(18):66-68
文章阐述了把追求“艺术真实”的“虚构”引入追求“合适真实”的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原因,并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虚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位中学生这样谈他的作文体会:“我对作文总抱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每每提笔,心中会涌起一种体味生活时产生的或清醒,或无奈,或激昂的冲动。……我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久而久之,写作文竟成为一种享受。”这告诉我们,中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成为他们的需要。因需要能得到满足作文实践才成为享受,才被喜爱,享受反过来又刺激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必须在对“一”有了切实的掌握之后才行。这对于处在打基础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把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比葫芦画葫芦”。象学习书法一样,先从“临摹”开始,让学生把文章写规范。为此,我特意编著了一本《各类作文例析》,从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偏向 说作文是一种语言作品,这是谁都不会置疑的常识.语言有两种物质存在形式(媒介),那就是语音和文字.相应的,作文也就有两种存在形式:既作为一种语音的作品而存在,也作为一种文字的作品而存在.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种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的偏向,虽然教学目标的原则性设定是“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以书面为主要形式,即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偏向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中,几乎只抓口头作文这一环节.这种偏向表现在理论上,就是对叶圣陶先生关于…  相似文献   

14.
行路与作文     
中学生的作文往往语言干巴枯燥,内容空洞,缺乏深度。何也?因为他们“读”得少。“读”,包括读书、读自然、读社会。本文侧重于论述后者,即读自然、读社会。在读自然、读社会方面,又侧重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路”,即谈谈“行路”与“作文”的关系。宋代散文家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司马迁用了二十年,周游天下,搜集到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他的《史记》能够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认为,要让学生作文摆脱缺乏生命力的东西,让作文鲜活起来,就应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以为这两种观点说得都有道理,生活的丰富与否确实对写作有着重要关系,但仅有丰富的生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双发现“东西”的眼睛,两者缺一不可,两相比较似乎后者更为重要。然而大家于此还疏漏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当有了丰富的生活且有了对生活的感悟之后,用什么东西去把它表述出来?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作文写不好既不是缺乏生活,也不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缺乏的仅是…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文批改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严重倾向。其一,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详批细改,就是“大包大揽”,学生作文几乎全部被教师的红笔批文所淹没;其二,有些教师不批不改,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写个“阅”字,或者随随便便打个分数,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创作”。其结果是前者以教师的无情之笔大杀大砍,抹煞了学生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失掉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视作文为“畏途”,望而却步;后者使学生觉得作文好坏无尺度,视作文为“儿戏”,信“笔”雌黄。二者都不利于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重要环节,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一)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须要帮助学生解决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前者是思想内容问题,后者是方法技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就是作文教学的纲。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改进作文教学考虑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钟真祥 《现代语文》2008,(4):109-109
一、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协同训练的理论基础 口头作文是指在作文领域内的表达训练,是在一般说话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出口成章能力的训练;书面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输信息,是人们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现代作文心理学研究指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由思维到表达只经过二级转换,而后者由思维到表达却经过三级转换。口头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表达”,书面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过滤加工——表达”。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作文评讲课究竟有无科学的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目前有不少语文教师都在搞“下水作文”,但从其出场的时间上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生动笔之前,一种是在学生作文之后。前者有利于启发,后者有利于纠正,确实在学生作文中起过积极的示范作用。但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中学生对流行歌曲有着如痴如醉的狂热,流行歌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校园都有崛起的“追星部落”,流行歌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大“热点”,成为中学生最钟爱的伙伴。我认为,在保证作文训练体系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曲“拿来”,让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联姻”,让流行歌曲成为写作训练的材料之一,不失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流行歌曲对作文教学具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