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维王三祀二月丙辰朔《宝典》“维王三祀二月丙辰朔,王在鄗,召周公旦。”《集训校释》云:三祀,《唐书·大衍历议》引作“元祀”,今以周历推之,武王元年元余四百九十二,天正已未朔,人正戊午朔,惟建午月为丙辰朔耳。三年二月亦非丙辰朔。当阙疑。在朱右曾看来,武王的元年与三年都没有“二月丙辰朔”。《唐书》是依据“二月丙辰朔”改“三祀”为“元祀”的。因为僧一行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商族雉凤图腾崇拜盛行于高祖帝喾至王亥时期。《高宗肜日》中称雉为“先”,武了因雉鸣而惧,反映了图腾崇拜的现象。《高宗肜日》的主旨是以太子孝己(祖己)为首的臣下维护旧祀制者,反对武丁始创建的“日”等周祭有日干先王的新祀制。孝己主张对先公先王祭祀时一视同仁为得“孝”名之由,因维护旧祀制而反对新祀制应为失宠于父之因。  相似文献   

4.
陪祀恩贡制度是明清时期皇帝在临雍视学或躬诣阙里祭祀孔子时对于圣贤后裔的一种恩典,由于各典籍对于该制度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前后龃龉,有必要给以查证考实。通过考证,皇帝遣官行取衍圣公及各氏五经博士、族人赴京陪祀、观礼,始于明景泰二年;恩赐陪祀恩贡始于明天启五年;乾隆《曲阜县志》所引旧志稿即《曲阜志略不分卷》中的陪祀恩贡名额其实并不存在。另外各典籍存在的笔误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相似文献   

6.
卫立煌记述滇西抗战史实的长诗《颂凯旋.悼国殇》,为腾冲抗日将领家人撰书的悼词,为《滇西抗战实录》提写的落款书名,为腾冲国殇墓园撰写追悼烈士的挽联,是他遗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抗日书法艺术作品。卫立煌主持、指挥修建了司令长官部建筑群,支持修建了腾冲、龙陵国殇墓园等纪念英烈建筑群,还在远征军隆阳驻地光尊寺建筑群开办了远征中学。这些建筑群,成为了滇西抗战和爱国主义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游故事的东西流衍形成,孙悟空逐渐成为民间崇祀的对象。其始或在南宋,元明清三代曾经兴盛,至晚清归于消歇。此俗前后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份业已消失的民间文化遗产。今见文献中孙悟空崇祀之俗最早似起于福建,而至少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也比较流行,实际流行的区域可能更广。明末以至清代的孙悟空崇祀之俗为宋元流风,但也不排除百回《西游记》成书后的影响。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肯定受有此本成书以前孙悟空崇祀之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尹忠墓志铭》出土于腾冲益群中学新校址的足球场,证明云南汉族并非史家所说都来自明代的军屯、民屯、商屯,腾冲尹、段、寸等宗族就是明代以前的土著白族发展而来。同样",和顺"以前的地名,如"阳温登"等,也非汉名,而是白族地名。  相似文献   

9.
《剑扫风烟》是农民作家段培东滇西抗战三部曲的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全书三十余万字,以简明的结构,质朴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群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勾勒了当年腾冲沦陷,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景象。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观物取像,取像类比。中医的核心是阴阳,阴阳的核心是象。象思维是医易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直观可察,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类比思维采用的方法是,即使不同质的事物,只要在状态、格局、功能等直观可察的外在表现方面有相似的成分,就可类比为同类事物。《内经》法《周易》之象,创造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但取象比类含有较强的主观臆测性、或然性,从而又赋予中医理论具有表象性、模糊性、不精确性等特点。故我们对取象比类应该持历史的态度,辨证对待中医理论中通过类比所得出的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是党性、党的宗旨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文章从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应着重从坚定理想信念与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与勇于开拓创新、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与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等方面结合实际阐述加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论是一种至情至性之论。这种至情至性的核心即是真。这种“真”从创作主体来讲是指性情真挚与表达自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则是指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探求作者为文之真实用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汉代棋类赋作进行研究,梳理了棋的产生、文化特征,阐释棋类赋作所蕴含的棋道、棋艺知识,宇宙观、人生观,体育思想等。从体育与文学双重交融的视角研究汉代棋类赋,有益于了解中国古代体育史,发扬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史论及明嘉靖僧兵抗倭的文章所据史料出入很大,漏洞很多。《江南经略》一书中有数篇反映僧兵抗倭的文章可以补正以往一些传误。书中述及嘉靖三十三年僧兵抗倭始未,指出僧兵只是地方官迫于形势招选的;月空和尚并非少林和尚,其参加抗倭的时间、经过均非原来所说;还有一位功绩卓著的天员和尚以往的史书都将他遗漏了。  相似文献   

16.
7世纪前后国内外环境对景教传播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世纪前后国际环境对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总的来讲不利因索占的比重更大一些.中国国内环境对景教传播中的影响因素中有三个最为重要一是唐朝的对外政策;二是唐朝的意识形态结构;三是唐朝的国势走向.景教在中国传播的失败是当时 中国国内外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汉代骈文描写的对象,多姿多彩的骈文呈现了一幅汉代体育画卷。汉代作家枚乘和孔臧最早开始在骈文中描绘狩猎的内容,接着司马相如和扬雄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皇族诸侯出猎的盛大场面,讨论狩猎的褒贬意义。马融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樗蒲和围棋;蔡邕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弹棋;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则再现了汉代的杂技娱乐。骈文不仅真实摹写了汉代体育活动,而且折射出汉代古人的体育观念,当时全社会树立了尚勇崇武的体育风尚,人们下棋狩猎追求的是娱乐与休闲。骈文蕴涵着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研究古代骈文可以促进文学和体育事业的交融发展,在体育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体育视角审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燕地宦官中行说投降匈奴后,在与汉朝的交往中,不仅积极维护匈奴利益,还展现了他对匈奴习俗的认同与尊崇。中行说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对政治利益的迎合,其背后隐藏着燕代地区胡汉互动与民族交融的内涵。经考证发现,汉朝中不少习胡事者与燕代地域之间存在联系,燕代地区在西汉前期正处于匈奴势力的影响之下。该地区在经济形态上以畜牧为主,胡汉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汉人因政治变动时常亡入匈奴,胡将、胡骑也存在于燕代地方政权中。在此地域背景之下,燕代地区的社会风貌呈现出异于内地的情形,胡汉之间并不存在强烈的民族隔阂,燕代之人也随着政治变化与个人需要来选择入匈或入汉。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韩愈与宋代理学亦有内在的思想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立于1928年底的"寒之友"社,是民国时期成立的众多书画社团之一。不同于一般的书画社团,其核心成员为经亨颐、陈树人及何香凝三位政界人士,同时又囊括了黄宾虹、刘海粟、王一亭、张大千、张善孖、李祖韩等海上名家。经亨颐是"寒之友"社的创建者、组织者,因此该社带有强烈的经氏烙印。通过对经亨颐的文人画倾向、与海上名家的交往、"经陈合作"模式方面等进行分析,可加深对"寒之友"社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