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高校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状况,为高校制定有关教育管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发挥大学辅导员的作用,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促进大学新生进一步提高适应能力,文章对部分高校2010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该年级学生总体适应能力较强,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健康,但也有部分新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针对调查结果,从中分析大学新生存在适应能力问题的原因,抓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大学辅导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气质性乐观和适应能力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编的气质性乐观问卷和适应能力简易问卷对某大学4736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和适应能力都能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存在交互作用.在悲观的学生中,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大大低于适应能力强的个体;在乐观的学生中,不同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独立学院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部分,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特殊性。因此,应加强独立学院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开展以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创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重点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习性、学习、交际、性格等方面不仅存在诸多年级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也可能是导致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教学创新、学生交际能力和积极乐观心态的培养是学校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6.
城乡中学生心理差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针对城乡两个生活背景下的中学生的性格特性、行为冲突的差异的表现及成因的浅析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或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及自编<影响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调查表>对韩师不同文化背景新生的体育态度、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韩师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韩师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基础资料.建议从新生体育态度、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心理健康的前三位生活事件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因素上来看,进行分班教学和教学设计时不必考虑新生的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业成就的相互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有7种特质与其总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同时也发现,一些性格因素对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具有共同影响,而另一些性格因素只对部分学科的学业成就有影响,提示不同性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文章结合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其他研究,针对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缺陷引出的具体研究上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性格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里加 《教育探索》2000,(10):24-24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更新健康观念、教育观念,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个性及社会适应能力,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素质是一个包括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以及社会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是使…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优化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系统组成。智力因素和性格因素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抓住性格因素,就抓住了心理素质的“牛鼻子”。性格一词常等同于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采用CCSMHS对504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这说明目前该校本科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学生适应的难度.小学一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要求,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秉承教育公平、尊重差异、积极接纳的原则,在融合教育的视域下,探索提升一年级新生心理适应力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生群体融合,心理课程融合,学校管理融合,家庭、社会合作.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7,(5):91-94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其工作内容重要,任务艰巨。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下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目标层级化、内容结构化、活动主体化等特征。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以实现新生的适应与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服务新生入学适应、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心理健康活动等路径,从而促进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较全面科学地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与调适,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超前性,笔者以谈话法和团体测试法组织了职中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职中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处于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这一学习转折或过渡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为中学开展学习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中学版,对漳州市芗城中学初一、高一年段各四个班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初一、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均略高于全国常模,男生的平均等级略低于女生,高一学生的平均等级略低于初一学生;(2)男女生在学习适应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年级差异的比较中,高一学生存在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显著多于初一学生。结论加强对入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了解校新生心理健康现状,我院在新生开学后一个月内采取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方式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南通大学本科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筛查出需要关注的新生群体,使用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差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不同群体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整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公办生优于民办生,城市学生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应尽早对大学新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群体新生开展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调查了山东省376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出民办高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及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结论,提出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