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坚 《物理教师》2008,29(12):54-55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Ⅱ第20题,题目如下: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
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计算与用平均结合能计算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结合能本身也是用质能方程计算出来的,但这两种计算并不相等。 例1氘核和氚核反应,方程如下: _1~2H _1~3H→_2~4He _0~1n. 由质量亏损公式计算出释放能为17.6MeV,如用平均结合能计算,α粒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10MeV,氘为1.09MeV,氚核为2.78MeV,核反应能ΔE=7.04×4-(1.09×2 2.78×3) =17.88(MeV).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E=W+Q. 上式中的W和Q是“过程量”,而△E是“状态量”.就是说,物体(或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内能的增量△E是唯一地确定的;而W和Q却不能由两个状态来确定,只有当具体的变化过程确定以后W和Q才有确定的值。  相似文献   

4.
功和能是两个联系密切的物理量,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E,这就是功能关系。功能关系贯穿于物理学的各个章节,其中重力场、电场、磁场三部分应用最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功能关系W=△E解题时并不熟练,有时思路还显得比较紊乱,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哪种能量的改变。现通过一个实例的详细推导,理清各量在推导过程中的变化,从中体会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两条线索 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力”和“能量”这样两条线索,力学的部分自不必说,其他诸如热学中的分子力与内能、电学中的电场力与电场能、磁学中的磁场力与磁场能等等,但是这样两条线索也不互相排斥.一方面,外力F对物体做功△W,那么物体的能量增加△E=△W;另一方面有,△W=F△s,于是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中有几处提到“无穷远”,如:物体在离地球无穷远时,其重力势能为零;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为无穷远时相互作用力为零,电势能为零;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束可以看作平行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无穷远时要吸收13.6eV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定理,动能定理反映了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若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物体的能量改变了△E,则有W=△E。一些涉及功和能的转化问题,特别是用动能定理解多过程的运动问题时,不必探究每一子过程的细节,只须从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即可使问题迅速解决,现在就以下面的例题,说明如何用动能定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物质量的量度.利用万有引力效应来定义的质量称为引力质量,它是参与引力作用的物质的量.利用惯性效应来定义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它是物体惯性的量度.物体的总质量与其总能量之间存在质能关系E=mc2.质量亏损是指自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与由它们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之差额.因而系统的质量改变Δm时,-定伴有能量改变ΔE=Δmc2.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物质量的量度。利用万有引力效应来定义的质量称为引力质量,它是参与引力作用的物质的量。利用惯性效应来定义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它是物体惯性的量度。物体的总质量与其总能量之间存在质能关系E=me^2。质量亏损是指自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与由它们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之差额。因而系统的质量改变△m时,一定伴有能量改变△E=△mc^2。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其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设p为系统的总动量,则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P=恒量,或△p=0.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p_1 p_2=p_1’ p_2’或△p_1=-△p_2,即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 1.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时,相互作用以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以后的总动量.这里所说的外力是指所研究的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整体法,常有两种情况: 1.多个物体组成整体 当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和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不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将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2.多个过程组成整体 由多个过程组成的问题,若不需研究过程的细节,只要明确过程的初末状态,可将多过程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 例1 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固定放置两个小球1和2,它们的质量相等,电量分別为  相似文献   

1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是教材中功能关系的表述.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做功的过程是实现能量转化的过程;二是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若功的大小和转化的能量多少分别用W和△E表示,则二者大小之间的关系式为W=△E.要熟练应用功能关系正确解题,必须搞清什么力做功对应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这就要理解掌握好功能关系常用的八种表达式.一、功能关系常用的八种表达式1.W合=ΔE K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或动能与其  相似文献   

13.
题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a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133 55 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0 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予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相似文献   

14.
例1当两个10n和两个11H结合成α粒子时,放出28.30MeV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碳核时,放出7.26MeV的能量.由此推断:六个10n和六个11H结合成碳核时,放出______MeV的能量.解析用mn、mH、mα、mC分别表示中子、质子、氦核和碳核的质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Δmc2得犤2(mn+mH)-mα犦c2=28.30MeV,(1)(3mα-mC)c2=7.26MeV,(2)犤6(mH+mn)-mC犦c2=ΔE.(3)(1)×3+(2)得ΔE=(28.30×3+7.26)MeV=92.16MeV.显然,上述解法很繁琐.可用下面的方法快速求解:六个10n和六个11H先结合成三个α粒子,放出的能量为ΔE1=3×28.30MeV=84.90MeV;…  相似文献   

15.
功和能是两个联系密切的物理量,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ΔE,这就是功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一般只应用于单个物体,但动能定理也可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而且有时会使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但应用于系统时,应注意总功包括系统中所有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和系统外力做功的代数和,此时动能定理可表述为:系统中所有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和系统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即:W外+W内=△Ek。  相似文献   

17.
刘志刚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6):25-25,27
原子物理部分在中学物理中属非重点章节,往往不易引起师生重视,也常见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现将其归纳在一起,望能帮助大家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错误说法1.由质能方程E=mc2得到的△E=△mc2说明,物体的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相似文献   

18.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2):18-20
原子物理中的能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内容。1玻尔理论中的能量针对氢原子模型提出的玻尔理论三条假说中,有两条与能量有关。(1)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定态)之中,对于量子数为n的定态,有:En=n12·E1,由于E1=-13.6eV(以氢原子为例)是基态时的能量,为负值,因此,量子数n越大,其所对应的能量也越大。这里所说的能量,是指电子动能Ek=21mv2=k2er2与系统电势能Ep=-kre2的总和,所以E总=-k2er2。以基态为例,总能量-13.6eV实际上是由电子动能13.6eV和系统电势能-27.2eV两项组成,其中电势能的绝对值在数值上恰好等于…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1.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去靠近磁针时,它们并没有接触,就发生了力的相互作用,是因为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极出来,回到磁铁的极。2.能量既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它只会从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3.公共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渐渐进入车站,最后停下,在这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4.面临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能源的和。5.功率为100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20h,消耗的电能为。6.有标着Pz220-60和Pz220-50的甲乙两盏电灯,把它们串联…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介绍原子核结合能的计算时,直接引出了“质量亏损的现象,可从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得到解释,他在相对论中得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的关系式E=mc~2,这就是著名的质能联系方程,简称为质能方程.”质量怎么能跟能量联系起来呢?爱因斯坦是怎么推导出这个关系式的呢? 其实,爱因斯坦1905年9月发表的《能量与质量的等价性》论文中,有关E=mc~2的推导过程,广大中学生完全能够理解,并能使他们的疑惑涣然冰释,而从心底里敬佩爱因斯坦的睿知. 爱因斯坦的推导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假设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受到2个相向而行、能量均为E/2的光子的撞击(见图1),并将这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