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师范院校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应顺应世界初高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态势,总结和借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经验,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夯实通识教育课程,重视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增加自主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考虑浓缩学科专业课程,拓展普通文化课程,强化教育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模块,并通过变知识传授为智能养成,引导自主学习,实现教师教育全新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广博性、针对性、师范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比较而言,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应注意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强化教育专业课程、重视实践课程、增开选修课程和精简学科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提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改革内容.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强化教育类课程,拓宽基础课程,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学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广博性、针对性、师范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比较而言,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应注意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强化教育专业课程、重视实践课程、增开选修课程和精简学科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提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改革内容。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强化教育类课程,拓宽基础课程,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学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7.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系统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效果不佳、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以及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轻、结构不合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由此,可以分别从内容与结构两个维度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有益的构想: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改革课程的内容,以利于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白洁 《淄博师专学报》2006,(4):37-42,67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校地理教育(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内师范院校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人文性的组织原则,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等四大模块。这就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走在了世界教师教育的前列,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显特色。该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课程设置细致;重视实践课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给我国师范大学的启示是:完善课程结构与比例、优化课程的内容、增加教学实践时间,重视教学实践的质量是改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借鉴其合理经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可达到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师范生专业能力不足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本文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视角,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三类课程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师范生专业能力欠缺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应顺应世界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态势,总结和借鉴我国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经验,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夯实通识教育课程,重视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增加自主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12.
李英  易彬 《文教资料》2020,(9):169-170,173
随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全国全面拉开,高职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变,但是仍然存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课程比例不当、教育类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适当增加通识类课程,调整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增加教育类实践课程的课时,调整课程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3.
冯晓江  雷伟 《文教资料》2010,(23):179-180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应该从明确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学科专业课程、重视实践课程等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师课程设置,主要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组成,属于学科知识型,理论深化型的课程结构。长期以来受传统模式的影响,高师课程在设置、内容和结构上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但在有关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传播手段和观念方面都存在问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综合能力提高,紧密联系教育实践,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被培训者为主体地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反映着本专业的价值取向.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摒弃只重市场需求、不引导市场发展的价值判断,定位在宽基础而优专长,厚理论而显技能,符合本科教育的要求上.开辟通识类、学科专长类、学科专业类、教师教育类、技能和实践类五个课程领域,采取灵活的模块课程实施策略,能有效地达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反映着本专业的价值取向。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摒弃只重市场需求、不引导市场发展的价值判断,定位在宽基础而优专长,厚理论而显技能,符合本科教育的要求上。开辟通识类、学科专长类、学科专业类、教师教育类、技能和实践类五个课程领域,采取灵活的模块课程实施策略,能有效地达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师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师专院校应努力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实施,培养有师魂、有底蕴、有特长、能创新的基础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18.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不舍理,偏重学科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内容单一,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过少,教学实践课程课时量不足等问题。这是造成我国教师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对比分析美、日、中课程设置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师范课程体系改革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发展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为主,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体育职能教育需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功能的开发应以学科知识的改良与精选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注重考虑课程内容设置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