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01年起,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次设置了综合课程。综合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艺术领域与其它非艺术领域的联系;强调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根据教育部的规划,综合艺术课程从2001年开始逐步在全国有关实验区推广实验。综合艺术课程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已取得了经验,实施综合艺术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目前实施综合艺术课程也存在困惑和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寻找相关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学内容、依托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努力实现整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学艺术课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融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为一体,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促进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及艺术学科的沟通.它是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艺术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中三门基础型课程之一。从八年级到十二年级,艺术课程取代了原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融合多个艺术门类,构成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的艺术综合课程。该课程自推出以来,历经十余年、多个阶段的实验与实践,目前已基本覆盖上海市所有初高中学校,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数据和经验,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在当前《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5.
《艺术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分科的界限,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及艺术领域和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本文试从“综合课程”的概念出发,用“综合”的视角浅析综合艺术课程和与之相关的艺术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聂路 《科学教育》2007,13(5):11-12
艺术课是情感与审美的教育,要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综合艺术课教师需要综合发展,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艺术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综合性和教学内容全面性的教学任务。师资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暂缓开设综合艺术课。  相似文献   

8.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综合艺术课教师需要综合发展,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艺术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综合性和教学内容全面性的教学任务.师资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暂缓开设综合艺术课.  相似文献   

9.
周怡 《现代教学》2010,(4):60-61
所谓综合艺术课程,实际上就是以人文性的文化为统领,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或称之为学习领域)统整在一起的同时紧密联系其他学习领域,并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之间建立充分联系的一种校本课程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儿童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艺术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促进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实现培养目标,是艺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它与以往课程相比,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在学习内容上,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艺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新近出现的一个现象与热点问题,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亟须创建适合自己内涵的有效的教育模式.考察艺术教育的本质意蕴与国外的相关经验,综合性大学有效艺术教育模式需以人文性、创新性、情景性为建构维度.只有建立起与人文、科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才能走出一条为社会所承认的有综合大学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艺术具有互通有无,相互联系的特点,《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各艺术门类的多种联系和连接方式上。要掌握《艺术》课程的实质就要把握艺术的通感,钻研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综合体验与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素养,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静 《考试周刊》2011,(41):224-224
艺术课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由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与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据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智能。同时它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取消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是一种改革尝试。这一改革,源于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艺术新课程除具有尝试性特性外,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性。应当在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多元评价理念、课程建设理念,评价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各学段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两个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融合创新科技课程,是学校在普及性基础课程、特长化拓展课程、实践性探究课程、综合性展示课程的科技课程建设基础上,将不同类型课程有机整合,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理工、人文、艺术融通的科技融合课程,因地制宜构建运行阵地创建、资源开发、实施运用、多元评价“四大”科技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新时代艺术院校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英语的“工具性”与艺术专业的“人文性与思辨性”有机融合,以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英语一堂示范课程为例,展示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沉浸式”教学设计的过程及效果,以期为我国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艺术课程的综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19.
实现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领域课程发展的趋势,也是领域课程发展的高级阶段。正确实施幼儿园的渗透式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本文从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遵循艺术“审美”与“愉悦”两大原则;保持艺术领域自身的独立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不仅肩负着美育课程本身所应承担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承担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梳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公共艺术(民间美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分析阐述了民间美术课程思政创新策略与融合途径,强调要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打造课程思政优质师资,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探索提升教学手段、坚持思政贯穿教学始终,推动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民间美术)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