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正《蒙古邮政史》邮集近年参加世界集邮展览和国际集邮展览,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集邮博览》杂志于2012年8月联合举办中国当代集邮家藏品展,展出了《蒙古邮政史》邮集,还特别展出了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努乌梁海实寄封,使蒙古邮政史以及西藏邮政史、新疆邮政史等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题材得到集邮  相似文献   

2.
金泽 《上海集邮》2001,(2):35-35
英国人赫德是近代中国海关史、邮政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1866年海关兼办邮运,1878年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开办国家邮政,1911年5月28日邮传部正式接管邮政,都与赫德有直接的关系。1999年出版的《中国集邮史》是这样评价的:“中国从古老的邮驿制迈向近代邮政的开端时刻,英国人赫德无疑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台湾在1985  相似文献   

3.
姜剑 《集邮博览》2013,(8):32-35
2011年英国皇家邮学会出版了韩利格先生《蒙古邮政史1841-1941》一书。书中详实和珍贵的邮政史料向读者真实的介绍了蒙古地方的邮政状况,以及沙俄、中国与蒙古的邮政在外蒙古的发展过程。蒙古早期邮票的资料多已散失,邮票发行数量较少,而多数珍稀的邮票多已为集邮家分散收藏。韩利格《蒙古邮政史》对于蒙古早期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自1949年10月开始发行邮票以来,其中以邮政(电信)为题材的各项邮品,至今已有26套41种,充分展示了中国邮政的许多史实。如将它们分类汇编,就可以构成一本邮政专题的简史册。 在记叙我国邮政发展史方面,先后已有J85.J135J150,J174,1994-19J,1995-13T、1996-4J,其选题依次为驿使、王命传虎节、姑苏驿、中国大龙邮票110周年、汉·克孜尔烽燧、盂城驿、鸡鸣山驿(图1)、清代天津邮政局旧址、北京邮务管理局旧址、中华苏维埃邮政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开始写的《邮史忆踪》第一篇。顾名思义,我是想回忆、记述一些邮史方面的陈迹。1969年至今30多年来,我国邮政、邮票史上的一些史实,是我亲身经历、也许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我说的“邮史”是广义的,包括30多年来邮政史、邮票史与集邮史上的一些旧事回忆。这与我主编的《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显然不同,那是官方修史,是集体编纂,是依据  相似文献   

6.
伊犁三区邮政史是新疆邮政史上特有的一页,多年来一直受到区内外集邮界的关注,在不同的报刊上发表过很多专题论文,而且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94年12月编辑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西北卷》和1996年2月初版、1999年修订再版的《中国集邮大辞典》中也收录了有关的条目,为广大集邮爱  相似文献   

7.
李曙光张国兴麦保尔马家骏袁今昔彭茂吾胡不为余耀强肖宏杨春艳骆庆明郑刚周耀华柳光明杨聚春.李宝山新中国早期邮政(1946一1956)中国航空邮政及其史前(1870一1945)中华民国军邮史(1912一1949)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5一1951)中华民国加盖“国币”改值邮票中华邮政纪、特邮票,中华邮政纪、特邮票(1949一1955)中国国内回执邮件新中国特殊邮政服务(1949一1959)“银元”时期的广东邮政中国航天史,;、;山疼痛。喝水花美情深自行车运动.中国东北印花税票(1913一1931)胶东解放区税票 邮政史类 航空类 邮政史类 邮政史类产 传统类二__ ’、传统类’, …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黄浦区第十届集邮活动日于2009年1月5日上午在黄浦区集邮协会隆重举行。120余位嘉宾及有关领导出席了“2009年己丑(牛)年首日封,贺清邮局”,而是民国期间建立的,从而纠正了错误的说法。1993年他又参与对上海真如邮局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城市化推动了真如地区邮政发展》的调研文章,为上海邮政史、集邮史充实了史料。  相似文献   

9.
民族乐器     
我国的民族乐器以种类多和自成体系而闻名于世,为世界音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邮政及香港、澳门邮政曾多次发行民族乐器题材邮票,如1983年的T81《民族乐器——拨弦乐器》和夸年的2002-4《民族乐器——拉弦乐器》;香港1993年的《中国弦乐器》;澳门1986年的《地区音乐》和1995年的《第9届澳门国际音乐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邮票史》第一卷第二次审稿会于1月29日至2月2日在上海邮电饭店举行。 《中国邮票史》第一卷的内容为清代国家邮政创办之前发行的邮票。包括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和中国第一套纪  相似文献   

11.
邮政史料,指专门记载邮政通信历史及其发展历程的各种文字档案资料,以及关于邮政历史研究的各种专门著作。它们是国家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历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集邮界和邮史学术界十分重视以邮政历史人物手稿、邮政历史发生、发展的历史文件档  相似文献   

12.
王泰来 《收藏》2008,(12):134-13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邮政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人民的邮政机构及其发行的邮资封、片、简,将从这个新起点书写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从1950年2月10日起开始发行以天安门为主图的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受当时印刷、纸张等多种因素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我国广袤地区通邮的需要,采取用旧中华邮政邮票、旧中华邮政汇兑印纸和华东解放区邮票为原票,加盖“中国人民邮政”铭记,并改为人民  相似文献   

14.
由吴晓秋编著的《贵阳邮政史》已由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贵州省无邮政史专著的空白。《贵阳邮政史》全书分为七章:一、贵州古代邮传通信概述;二、20世纪初贵阳近代邮政的起步与发展;三、抗  相似文献   

15.
对研究中国百年邮史有兴趣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或读过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的《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这份奏折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文献,它是大清国家邮政的“准生证”,是由国家承担责任在全中国普遍建立近代邮政事业的“通行证”,是中国国家邮政申请加入万国邮政联盟的“身份证”。这份奏折颁布了建立、推行国家邮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保护和利用民信局;“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指‘客邮’)全撤”;全国邮政官局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等。要研究《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出笼的背景,不能不首先要了解张之洞的《请办邮政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邮电通信用于发展的资金教少的情况下,附加费的收取为我国邮政逐步改变落后局面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在中国现代邮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起始时间似乎也毫无争议地被公认为是广东省开始征收邮政附加费的起始时间,即1987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家邮政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大清邮政考虑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据1906年2月15日《申报》报道:“中国拟入万国邮会。京师。总税务司赫宫保近为推广邮政起见,与南斐洲(今译南非洲——笔者注,下同)英税司订约互递邮件章程。兹总税司更拟使中国邮政入联邦邮会,以兴邮政。”1907年,万国邮政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中国已派意使黄诰及赫总税司之子等入会。顷闻意国等已承认清国邮政附入万国邮政同盟会,以便交递。”大清邮政藉此提出申请,可能因为文件书写不适合,“驻京义(指意大利)使照会邮传部,请查照第六期万国邮社章程补行画押。”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1967年1月1日和2月10日,原湘潭县韶山冲邮电支局启用一种邮资已付戳,戳上刻有毛泽东旧居图案,共计20枚,编号(1)-(20)(见附图)。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套特殊的邮政日戳。现将它的启用始末、使用情况介绍如下,以便让它在我国邮戳史上有个正确的地位,让邮人了解这段特殊的邮政史。  相似文献   

20.
王永兴 《收藏》2009,(5):128-130
在中国集邮界,以伪满洲国邮政、满洲帝国邮政名义发行的邮票曾被斥为另类,邮人对它远避而耻于收藏。其因盖出于对14年国耻不堪回首,伪满傀儡政权连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所谓的“国联”也不敢公开承认它。经中共有关部门批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183;附录卷》收录了伪满洲国邮政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