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浙一带曾经是我国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区域,他们先后建立了吴、越等地方政权,但随后迁至湘黔桂粤地区。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被保存下来。以江苏徐州市为考察点,涉及其辖区内的市区、乡镇、村各级行政区划单位。针对发现的"贾汪","圩"类地名,以及"思田"、"岳骆王"等疑似古越语地名进行解释和考证,从而为古吴越地名中有侗台语底层这一观点提供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12,27(4):105-108
在关于嫘祖故里的争论中,出现了"江水"、"若水"、"方雷氏"、"蜀山氏"等几个地名,搞清楚这些地名的方位十分关键。但是,关于这些地名的方位问题,争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止。经研究可以认定,江水即汝水入淮处,若水即为汝水,方雷氏即今遂平境内西北隅与今西平出山交界处,蜀山即今西平县出山。  相似文献   

3.
《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错误地将乌亭逆水和涧水当成湟水的支流,这样不仅造成了对这段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水系脉络的理解混乱,而且使金城郡允吾、令居、枝阳、允街等县的地望不明,给研究这一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带来很大困难。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自然地理实际均可证明乌亭逆水和涧水是对今流经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境庄浪河不同河段的称谓。庄浪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汉令居、允街、枝阳等县都是在今永登县境内的庄浪河谷之中  相似文献   

4.
最早居住在昌宁县境内的是蒲(濮)人,今昌宁布朗族是古代蒲人的后裔,是昌宁县的土著民族。从相关史籍记载,原始文化遗迹及昌宁县境内与蒲人有关的地名、传说均可考证。  相似文献   

5.
王晓 《现代语文》2013,(4):117-122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远古之人,依水而居,逐步繁衍。兰溪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规律。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注解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一个可以流传下来的地名,总会有一定的文化蕴含。兰溪的地名,大到兰溪市,中到街道、乡镇,小到村庄、巷弄,"水"的影子无处不在,每个地名都透出特有的水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境内山地、丘陵、谷地与盆地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江河溪流与湖泊交叉分布、纵横交错。这为黄山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多样的天然参照系。同时,积淀久远、千姿百态、用途各异的人造地物也为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参照系。这两种参照系为黄山地名结构的方位要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照资源,从而形成了黄山地名景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丰富多样的方位地名。本文结合黄山的地名,谈谈其独有的"空间"味儿。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有很多地名前缀都带ve^33le^33。本文试从地名的传说、地名的源考、地名释义等方面来说明此地名所包含的的民族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国九门与北九门,是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的两个地名,赵国三孔币中也有关于北九门的记载,关于这两个地名,前人或认为是同一地,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九门在今河北新河九门村,而北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本文对前人说法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提出九门、北九门为两地,九门在河北藁城西北,北九门在今河北蔚县。  相似文献   

9.
老愚 《教师博览》2014,(7):56-57
<正>余,陕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名,无一处有"陕"字。在陕西境内遍寻不着,在临省河南倒是发现了一个"陕县",尽管觉得这县名怪异,冥冥中似乎与陕西有关,但也不敢把它和陕西的"陕"勾连在一起。大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陕":"指陕西";《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赵国九门与北九门,是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的两个地名,赵国三孔币中也有关于北九门的记载,关于这两个地名,前人或认为是同一地,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九门在今河北新河九门村,而北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本文对前人说法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提出九门、北九门为两地,九门在河北藁城西北,北九门在今河北蔚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