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南郊牛首山北麓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出土的 4方墓志 ,是目前发表的与东晋谢氏家族及东晋贵族政治相关的最新资料。本文首先对墓志的文字和内容进行校释 ,而后对谢氏家族墓志所见谢氏系谱及联姻集团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 ,对葬于刘宋永初二年 ( 4 2 1 )的谢墓出土墓志的意义进行了阐发 ,认为谢墓志不仅是南朝以后逐渐沦为斜阳旧族的谢氏的挽歌 ,更是东晋流寓政府的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2.
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有着崇佛的门风,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谢氏子弟的文学作品,与佛教注重静观山水密切相关。佛教还影响到了谢氏文学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佛教用语。谢氏子弟文风之“清”的形成也与佛教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谢氏家族六世九任吴兴郡太守。谢安居任,治郡莅政,推行“镇以和靖”,由此步人中枢,不仅使东晋王朝走向强盛,也使谢氏家族地位达到鼎盛。谢瞻、谢瀹、谢览等承继家风.以各自的政绩丰润着莅政“镇以和靖”的文化蕴含,使吴兴郡境内逐渐出现轻松宽缓、清简宁静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尚文崇美、喜山乐水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东晋陈郡谢氏江左地域选择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郡谢氏本非高门 ,过江后数十年却迅速攀升为东晋一流大族 ,这与陈郡谢氏在江左的地域选择有密切关系。陈郡谢氏家族的地域选择 ,无论是家居地抑或仕宦地 ,都对陈郡谢氏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地域支持。而当这种有力的地域支持不复存在时 ,陈郡谢氏便很快衰落了下去。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汨罗谢氏图谱》为研究六朝谢氏世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使我们对六朝谢氏的世系过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对谢氏世系的追溯时限比《郝表》多七代,比《丁表》多五代。同时,可以修正对谢氏家族兴起时间的认识。谢氏家族兴于东汉谢夷吾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东晋谢鲲或谢尚。其次,三种谱系的世系承继不同,这便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谢灵运有几个儿子以及谢脁是谁之子等问题,对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三,可以对谢氏家族诸重要人物的人名用字差异提供辨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士族。东晋中后期,由于以谢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物的军政功业,其家族在门阀政治格局的背景下,成为一度具有执政地位的“势门”。在晋末宋初的历史变革过程中,陈郡谢氏代表人物具有强烈的门阀意识,采取了颇具个性的应对之策。出于高门士族的文化观念,谢混弃刘裕而助刘毅。谢灵运虽有入世之心,但不改任诞名士的本色,“倔强新朝”。谢晦虽能顺应潮流,佐命新朝,但终被视为异己。诸人皆以悲剧告终,给其家族造成严重的损害。谢氏虽有如谢景仁等之务实合时,谢澹、谢瞻、谢弘微等之谦抑顺世,但终究人才不盛,在一些精英人物相继凋零后,其家族政治与社会影响日益式微。  相似文献   

7.
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皇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王、谢并称,而谢氏明显以文学见长。这一点,与谢氏的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开创者谢安携子侄宴集,讲论文义,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而玄理的辨析、“纵情丘壑”的家风,对谢氏家族在山水诗中独特的贡献,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谢氏世系考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汪藻的《世说新语·人名谱》为底本,校以史书、出土墓志、其它谱表等材料,对东晋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做了详细的考证,并补入了谢氏女性子弟。  相似文献   

10.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皂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成靖 《文教资料》2011,(36):22-24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其家族传统有着密切关系。谢安在政治上的崛起和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成就,给谢氏家族增添了无限光彩。以此二人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名士有着共同的性格气质:爱好清谈。热衷于集会,通晓绘画,任诞放达与纵情山水。正是这四方面的家族传统决定了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同为能左右江左政局的门阀士族。其中王氏先贵,谢氏后显。东晋中晚期,谢氏家族一心翼卫皇室且从容进退,有所不为;而王氏兄弟则攀附权臣,不存国计并于钻营贪取中尽露其阴忍狡黠之性,由此两家交恶、联姻终绝。王氏兄弟的品行及门望对希图大事的刘裕来说适有可取,故在代晋自立的过程中,刘裕对王氏家族多所信赖,而于谢氏后人则心存猜疑,或干脆剪除。新朝既建,王弘叔侄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殊机缘以泄其宿怨。先是王弘弹奏谢灵运,使之免官并暴其家丑,继乃弘又联手王华、王昙首至谢晦一家尽皆被杀。谢晦被杀后,灵运始当谢族门户,然因有人暗中构陷,无论灵运居官或归隐,仍屡遭纠弹并最终为彭城王刘义康所害。刘义康之害灵运,其幕后推手当有新贵孟岂页及王氏兄弟。  相似文献   

13.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怍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14.
自晋至陈,陈郡谢氏家族的诗歌创作越来越讲求节奏、音调、韵律等声韵之美,为我国六朝时期文学声韵的发现与认识作出了积极贡献.陈郡谢氏子弟普遍爱好音乐,具有音乐艺术的良好修养.谢氏子弟对文学声韵的发现、认识,以及在文学创作中对声韵知识的探索、实践,与谢氏家族妙善音乐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在六朝的300余年间,陈郡谢氏自谢衡至谢靖前后凡10余代,世系绵长,子孙繁盛;陈郡谢氏的祖籍陈留阳夏,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最后在永嘉之乱中沦陷;之后,谢氏侨居江东,以建康和会稽为两个重要据点发展家族势力,很快成为一流的门阀世族.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主要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历史地名。墓志所载的历史地名,不仅有助于补充、核实与纠正相关文献记载,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判断东晋南朝的某些历史地理问题,如侨置与"土断"等。此外,解读墓志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六朝士族政治、婚姻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不无裨益。以南京出土的6方陈郡谢氏墓志为例,墓志地名集中反映的诸多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六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史系萧华荣出版近著《华丽家族—两晋南朝陈郡谢氏传奇》(三联书店 17.9万字) 本书探讨谢氏家风与山水诗形成的关系。家风即家族精神文化传统。两晋南朝,家族如林,家风各异。作者认为谢氏家风为“雅道相承”,包括世世代代心仪庄老、企慕朝隐、悦怡山水、讲究风神、爱好文学数端,山水诗正是此种风气的产儿,故有谢混、谢灵运、谢脁挺生其间,卓然成为山水诗初创时期的三个里程碑。书中所涉人逾十代,年近三百,而考证严谨,无悖于史实者。谢灵运称“家传以申世模”,此书正为谢氏“家传”,标以“传奇”乃出版社出于两个效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与谢氏家族风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氏家族深为社会的旷达、清谈之风熏染而好自然,诗涉玄理且描摹山水。谢灵运的名士风流是他家族风习的沿袭,其山水诗的声誉为谢氏诗人之冠,在当时诗坛上的成就并不等同于山水诗的开创者;他在山水诗创作中的性之所适与思之所适的结合,导致人们对他状山水有佳句而无佳篇的批评,但这正是他山水诗的特征及其未能拓展纯净山水诗境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南京东郊出土的六朝古墓葬,经专家论定分属东吴和东晋两个时期.墓主为东晋传中、建昌伯,广陵人高崧及其夫人谢氏,距今一千六百余年.通过出土的两方墓志的记载,证明东  相似文献   

20.
谢文华  王晓光 《天中学刊》2012,27(3):124-126
西平"谷谢"是中华谢氏家族中独特的一脉,起源于山西沁水的谷姓。因其二世始祖谷彪隶兵籍于谢邑,行戎西边,没于王事,子孙遂以谢为氏,自称为"谷谢"。"谷谢氏"最初聚族而居的所在地是西平县城西的谢庄村,子孙播迁至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