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老子》中,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偏爱。倘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即以自然说明人文的特点,并具体结合老子哲学观念构建的基本方式来考察,老子的这种偏爱自然的倾向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老子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意蕴主要应该用超功利、超逻辑、超名言的方式予以领悟。《老子》的“自然”概念以否定性超越与诗意言说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应然的本真存在:自由的、诗意的栖居,审美式的生存。“美在自然”是中国美学史上历久弥新的美学命题,它从“道法自然”的本体论中推演而出。“自然”这种崇高的地位是怎样取得的呢?它何以踞有这样崇高的美学地位呢?在《老子》哲学、美学中,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关键,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老子思想的形成是从对自然的关注起步的。老子抽象的最高范畴——道——就是源于可以感知的大自然,"自然"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并贯穿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老子用"自然"将其学说建成体系,以"道法自然"为哲学的逻辑起点阐发了"自然"的宇宙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及社会政治观。  相似文献   

4.
老子关爱人类,崇尚自然,老子确立人道自然至高无上的本然地位,大道自然包容万物惠及人类,人类自身的基础与社会构成从本质来看都是自然的,自然与人类各有不同的操守,前者有无限包容的操守,后者必须具有随顺自然的操守,老子确立了人在自然中的随顺地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支配自然、违背自然和破坏自然,因此人要严守自己的自然本分与自然操守。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根本上解救春秋末期人的生存危机,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了人的生存问题,提出了自然主义的生存观.老子教人返本归根,合道同玄,重新找回自然真朴的生命."自然"是老子生存思想的精神灵魂,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人之生存的最佳状态,是人之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老子自然主义的生存之道,对于现代人类正确理解人的生命自由,克服现代社会中个体化、虚无化的自由观,重塑新的生存理念及生存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道法自然”句,一直以来都解读为“道”效法“自然”,然而我们通过对“道”的内涵探讨,从人与道、道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道法自然”难以自圆其说,非老子原意。老子想表达的是“王或人效法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行为主体,应该顺随自然而为。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万物合一的系统认识,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主张,矛盾转化和弱用之术的观点,体现了老子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整体模式,对丰富和深化现代市场经济哲学仍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并没有另一套美学主张,把美作为手段、方法去服务于某个宗旨。他的审美观、人生观完全融合在他的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之中。可以说老子在说自然,也是在说人生,也是在说美。最高的存在是自然,人生的最高法则是合于自然,美也就在人心悦诚服地合于自然之时而显现。自然而然地“无为”,无意识而又合目的,正是老子“自然美”体系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首开排斥异己之风,给中国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