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光的认识也进入到了一个更加高深的领域.光的偏振现象就是一例.光的偏振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它在光学计算、光弹技术、薄膜技术等领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光的偏振性,可以对薄膜介质的厚度、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溶液的浓度等物质特性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去除雾天图像雾霾是图像复原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在传统偏振图像复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暗原色原理改进的偏振图像复原方法 .该方法根据雾天图像直方图呈近似正态分布,采用相应算法分离图像天空区域,估算大气光数值;通过改进的偏振图像暗原色先验方法,估算并优化透射率,并使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调整算法参数,获取最优偏振图像透射率,最终根据去雾方程获取偏振图像复原结果 .实验测试结果及主客观评价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复原雾天图像信息,去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偏振膜动感投影片是利用光的偏振原理,产生强烈的活动感,可生动形象地模拟流动、转动、放射、闪动等变化过程,演示生物体内的血液循环、气体交换、营养物运输和神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时能达到“活”的效果,所以是一种有价值的投影教材。 一、原理 当光源的光穿过偏振膜片后就变成了光波向一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如果让这束偏振光再穿过另一个偏振膜片,那么,当两个偏振膜的偏振方向一致时,光波能通过,呈透光状态;当他们互相行垂直时,光波被阻,呈不透光状态。如图1所示,若将偏振膜A放在投影仪上,使偏振膜B在投影仪的物镜下旋转,就会在银幕上产生忽明忽暗的影像。利用这一原理,按需要将不同角度剪刻下的各种偏振膜条片依次粘贴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的统计特性与偏振相关损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模拟器的偏振相关损耗比较小时,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的群时延差的统计分布几乎不偏离迈克斯韦分布,但是两个主偏振态已不再垂直;随着偏振相关损耗的增大,两个主偏振态夹角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大.偏振相关损耗对模拟器两个主偏振态夹角分布的影响比对其群时延差的统计分布的影响来得严重.  相似文献   

5.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常需要测定它。测定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折射、反射及全反射定律,通过准确测量相关的角度来测定折射率的几何光学方法,比如最小偏向角法、掠人射法、全反射法和位移法等;另一类是利用光通过介质(或由介质反射)后,透射光的位相变化(或反射光的偏振态变化)与折射率密切相关的原理来测定折射率的物理光学方法,比如布儒斯特角法、干涉法和椭偏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2测量偏振的"小蜜蜂"宇宙天体中电磁波具有四项基本性质:时间,能量,方向和偏振,关于偏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的方向。无偏(即偏振方向分布在各个方向)的电磁波经过偏振过滤片后得到偏振光(图6)。伽玛暴发出的伽玛射线也是电磁波,伽玛射线的偏振就是电磁波电场的振动方向。我们看3D电影时,屏幕上发出的光经过3D眼镜的左右镜片变成了图像略有不同的两种偏振光,经过我们左右眼的叠加处理就变成了立体的图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和系统传输容量的不断增长,偏振模色散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目前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一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二阶偏振模色散的理论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天空偏振模式探测的稳定性,该文通过分析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和Stokes矢量解析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目偏振相机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试验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装置低效和密封性差的问题,适用于雨天和海面的偏振光探测工作。三目偏振相机的偏振角度为0°、60°、120°,通过求解Stokes矢量解可求出目标观测点处的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和偏振方位角(angle of polarized elevation,AOE),分析了天空偏振模式图中AOE和DOP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DOP和AOE关于中性点呈有规律的对称分布,该装置能有效探测天空偏振模式,为偏振导航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混沌偏振产生及其偏振同步思想方法,用偏振器控制产生混沌激光偏振到任意方向,用克尔盒调制控制产生混沌激光旋传偏振态,用四分之一波片进一步控制分解产生新的混沌激光偏振态.调制控制双环掺铒光纤发射系统一路上的克尔盒使输出混沌激光分别产生左旋和右旋圆偏振态,并可动态控制产生混沌圆偏振光;设置接收系统四分之一波片进一步使混沌圆偏振激光控制变化为水平和垂直线偏振态,另一路偏振控制器控制产生水平和垂直偏振光,驱动二个接收子系统且实现和发射系统分别在水平和垂直偏振态上的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动物保护早已进入法制化阶段,中国动物权利保护虽然也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生猪屠宰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专门的动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动物保护、管理立法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非常必要;现今出台的《动物保护法》草案,体现了动物福利法价值定位、动物福利法构建、动物福利立法与创建和谐社会、动物福利伦理学等深刻内涵,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落实实施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促进我国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塑造中国世界公民形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偏振光谱强度调制(PSIM)是一种获取偏振光谱信息的新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是PSIM偏振光谱仪的关键模块之一。利用IDL程序设计语言,完成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算法的集成设计。从PSIM技术原理出发,进行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算法的数学推导,确立PSIM偏振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流程,编程实现了从光谱仪测量数据文件读入到待测光Stokes矢量元素谱及偏振度谱输出的完整过程,完成了PSIM偏振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的可视化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典型待测光源测量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算法可行性和软件设计的正确性。同时,程序功能的可视化设计也使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利用光折变晶体实现光放大的原理、方法及特性。为利用光折变晶体实现光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了具体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B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C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2.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演示偏振现象的新实验方案,并自制了实验教具,说明了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性,纵波无偏振现象,对光的偏振做定量研究并验证了马吕斯定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Jones矩阵研究四分之一波片对偏振光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坐标变换法解出偏振器件一般情况下的Jones矩阵,利用偏振器件的Jones矩阵分析四分之一波片对正入射平面偏振光和园偏振光的偏振态的改变,指出获得和判断椭园和园偏振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的核心,在分析动物药学类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动物药学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理论的科研成果,设计亚波长金属矩形孔阵列结构的偏振片,在微波段实现了偏振过滤和偏振旋转效应。利用单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验证偏振过滤效应和马吕斯定律;利用双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实现15°、30°、45°、60°、75°和90°的偏振旋转。该实验既可以弥补理工科相关课程中偏振实验的缺乏,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不同偏振态下的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的质子加速能谱,在激光强度是相对论性质时,质子加速过程以无碰撞激波加速为主,质子能谱在S偏振和P偏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核酸及纳米材料辅助化学发光和荧光偏振信号放大分析新技术项目发现了碳纳米管可作为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CRET)的受体,解决了传统均相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灵敏度低的问题,为构建高灵敏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提出了纳米材料协同增强荧光偏振新原理,发展了荧光偏振信号放大新策略,突破了传统荧光偏振技术难以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的局限性,为复杂样品中痕量生物分子的高灵敏荧光偏振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建立了基于DNAzyme和切  相似文献   

20.
以“主客二分法”的哲学理论为依据的传统法学理论将动物定位为客体,曾对人们改造世界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近来有学者提出,它忽视了动物自身作为一种生命形式而客观存在的价值,导致了人类对动物权利的漠视,加剧了地球物种的灭绝,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动物作为生命物质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有其生存、发展的权利。要加强对动物的法律保护,有必要突破传统的法律思维定式,进而确立动物法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