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文化消费较早进入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新闻出版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我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新闻出版业要推进新闻出版大省向新闻出版强省的跨越,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的努力,贡献更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民间艺术档案作为承载民间艺术的主要载体,服务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民间艺术档案的挖掘与保护是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导向,以走访调查滇黔民族舞蹈档案资源为例,重点探索民间艺术档案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入了一个旺盛的阶段,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用于娱乐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够满足听众精神需求和娱乐消遣的广播娱乐节目在各地电台呈现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景  相似文献   

4.
田霖 《中国编辑》2007,(6):70-72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精神生成语言。当语言代代相传的时候,民族的全部文化、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之上了,语言趋向文明的过程是不同民族精神趋向文明最过硬的指标,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支撑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就成为包括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显示器。它能够迅速捕捉和反映社会时尚的变化及人们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9,(4):80-80
面临经济困难,人们可能越需要精神慰藉和文化滋养,社会文化消费需求不仅不会萎缩,反而可能会急剧增加。金融危机中,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缓解,传媒业作为情感传媒,应真正走入受众心灵深处,抓住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弹奏出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音符,给人们战胜困难带来信心和勇气,成为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6.
9月7日,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中心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昆明联合举办“《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发布会”。与会专家对“十二五”期间经济、民生与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协调增长,以及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供需协同目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9月7日,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中心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昆明联合举办“《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发布会”。与会专家对“十二五”期间经济、民生与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协调增长,以及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供需协同目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文化消费大大增加,开始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触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这种现实需求正成为倡导阅读的强大动力.另外,现在城市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可拓展空间日益减小,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新战场,应该受到出版社与书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何美 《网络传播》2007,(12):52-53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怍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服务消费平台。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不但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俊  滕云 《传媒观察》2007,(7):12-1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消费生活方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新闻消费成为我国当前一种主要的消费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莹 《新闻窗》2006,(5):87-88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历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副刊文化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读者的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外在的感官审美愉悦,还对报纸副刊多了一种“获益”心态,他们期待从副刊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否符合读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图书馆服务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可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重要链接。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各类明星亲子节目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娱乐性、教育性。本文认为,明星亲子节目之所以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其满足了当代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明星亲子节目满足了人们消费明星的心理,补偿了人们的情感缺失,引起了人们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菲 《出版参考》2009,(20):13-13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文化消费大大增加,开始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触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这种现实需求正成为倡导阅读的强大动力。另外,现在城市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可拓展空间日益减小,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新战场,应该受到出版社与书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经济资本相对的“符号资本”和“文化资本”被赋予了较强的经济属性,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吸引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互相争夺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一、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重要性 1、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凸现出来。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更多地享受文化生活,获取更多的信息,成为他们的强烈愿望。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它应该为人们提供文化消费服务。  相似文献   

18.
《岭南新闻探索》2006,(F01):10-12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及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和谐广东”、“文化大省”的要求,同时为了应对境外媒体的竞争与挑战,作为我省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克服自身弊端.生产出更好的广播电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并丰富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组建、发展和壮大,不仅为我省的广电事业应对竞争、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最佳契机.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融入文化强市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战略的需要。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文化强省”的要求。这对于推进“四个跨越”,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站在文化视角透视档案,如何找准档案工作为文化强市服务的切入点,这是当前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6,(2):79-7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月17日在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