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境与语感     
平静峰 《阅读》2015,(4):14-16
重视语感培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语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语言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相对于阅读中的语言(即特定的语言)而言,语境又可分为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语境对特定语言有着限定意义范围的作用,内语境对阅读时语感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明确语境和语感的关系,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二语习得就是运用第一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第二种语言.同时认为在学习中,通常都是充分利用日常环境进行语言交际,逐渐地就具备了第二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目前,二语习得被纳入到认知科学领域,重在提高人的语言认知能力,以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包含着世间万物的大千世界就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矛盾体。用以交际的语言为了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目的,就要在准确与模糊之间进行选择。无论是准确还是模糊,都是客观交际的需要。模糊语言的作用是独特的,体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研究模糊语言,就要弄清模糊语言的产生、特征、功能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语委婉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离不开交际,而各种交际活动又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它与人们的各种活动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正确地运用语言是直接地反映着与科学、文化和人类其它发展相联系的一门科学,也是实现成功交际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出发,来探讨英语委婉语在其产生、发展、运用及结构上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域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或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功能变体。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语域理论的内容,其次,以实例具体分析了语言运用中语域混淆现象的语用修辞效果。最后,指出语域混淆实际上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现象,是作者、交际者超越常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语用能力是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语言的本源、发展及语言学习者与语言实践活动同语言环境间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二语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语用能力与语境的关系,从词汇、语法、儿童语言习得、二语语言技能等方面出发,就二语语用能力的语境化培养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模糊是委婉语的一种手段.模糊语言并不违反会话的合作原则,相反遵循了礼貌原则.委婉语在人类语言中有特殊的语用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写作教学通常以显性知识为主,直接面向应试,偏重于偏颇的理性分析,人文精神失落,中学生写作情感荒芜,文过虚饰,语言低俗无物.本文以内隐认知理论分析写作教学问题,提出四点总建议:尊重自主写作,提高感悟能力;重视情景体验,建立真情实感;进行环境熏陶,培养高尚情操;阅读名著经典,建立刺激阈限.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语言学习者对某种语言和文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融合之后的产物.它虽然不能直接表现为一种语言能力,却影响着语言运用的效果和质量.本文从师生、环境两方面讨论了一些影响英语语感养成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培养和训练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职英语中的非语言交际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对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和作用,以及非语言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作出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