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古井》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蕴含着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其中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一课,讲的是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而且还陶冶着人们品格的事情。教学此文时,我精心进行思维导向设计,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导向,感知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1.古井起到了哪两个作用?2.乡亲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3.“古井”、“乡亲们”、“两位老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初步从“多好的古井”、“品德高尚的人”、“古井哺育了人”这三个方面,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二、词语导…  相似文献   

4.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古井》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得生命的泉水 ,他们的品格又怎样受到古井的陶冶。全文围绕“哺育”展开思路 ,所以教学也围绕“哺育”一词展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哺育” ,感知全文在学生初读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后 ,设计以下问题 :1 古井在这个乡村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从而引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说明“古井”的作用?(提出“哺育”一词)3 “哺育”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来反映古井哺育人们的…  相似文献   

6.
这个板书把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及《古井》一文的章法熔之于一炉,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教学中,讲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一句,提出:“课文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拎出下文(二至五自然段);讲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故乡的古井啊,不仅……还……”一句,提出:“古井用什么来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为什么说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以综合、概  相似文献   

7.
《古井》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二组教材的重点讲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故乡的古井给“我”的深刻印象以及从中受到启迪,赞美了古井的高尚品格。深刻理解古井的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课文最后讲到的古井对于作者的启迪是教学难点。根据本组教材“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建议本课的教学步骤分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词意句意□江苏姜堰市苏陈中心小学刘卫军〔课例〕“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及“陶冶”一词的意思。(小语第八册《古井》教学片断)一般教师在进行此句教学时...  相似文献   

9.
《古井》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古井》这一课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方老师让我们理解体会“陶冶”这个词。“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人。”方老师让我们反复读了这句后,问:“这句话总结了古井的两大作用。而且一方面是明写,另一方面是暗写,需要品味才能体会出来。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明写,陶冶乡亲们的品格是暗写。“怎么个暗写法?”陶冶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说乡亲们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做好事。“谁为谁着想?谁为谁做好事?”大人为老人提水了,小孩为老人抬水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古井》一课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质疑发现,讨论交流。教学步骤是:(1)学生读课文后自由说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①明白了乡亲们、古井很好及事实和原因。②讨论后明白了古井和乡亲们为什么好,他们所共有的精神品格是什么,并辨析乡亲们的品格是不是“舍己为人”。(2)引导学生说不明白什么。学生回答不明白“陶冶”的意思。①老师讲解“陶冶”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说本课谁陶冶谁。②拓展引导: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如何陶冶你们,学生回答苹果树、蜡烛、粉笔、板擦等。(3)学生质疑不明白女儿为什么只管上班挣钱而不管老人,师引导学生讨论,女儿如何有礼貌地请乡亲们帮忙。  相似文献   

12.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突然,张晨高举起手:“老师,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把母亲比作古井不对。”“为什么?”“应该把古井比作‘乳房’,因为乳汁是从乳房里流出来的。”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极具轰动效应。教室里安静片刻后,有的孩子们开始相互挤眉弄眼,还有的笑出…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语文课上学习新课《古井》。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惯例该让孩子们自由质疑问难或谈收获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我授课的民主,畅所欲言地谈着自己的感受。罗皓谈到:“我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教育我怎样做人一样。”又有几个同学谈了跟罗皓相似的感受。突然,吴迪高举起了手,问我:“老师,作者是把井水比作‘乳汁’吗?”“对呀。”我说…  相似文献   

14.
《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这样设计,既扣住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又体现了第六组课文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生命之泉古井清凉可口挑水哺育儿女帮助挑水乡亲们陶冶品格通过学习《古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  相似文献   

15.
《古井》讲的是一口古井常年为乡亲们提供泉水和乡亲们常年帮助一对老年人挑水的事。作者用充满感情的文字,由井到人,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这课,可采用“一提二抓三学四解”的方法:“一提”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这个学习目标成为这课教与学的指导思想与训练重点。《古井》这课的学习目标可定为:抓住重点句段,做到边读边想,善于提问解疑,仔细体会受教育。“二抓”就是要抓住课文重点和抓住训练重点。《古井》的重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使学生更透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剖析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细致地描写了村里的乡亲们在老家的一口古井中取水的情景,同时叙述了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两位老人取水的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还讲了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赞扬了家乡人们的善良与纯朴。全文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饮水思源,力求做一位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总不把怎样做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做人与我有什么关系?通过 学习《古井》这课,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我读了第一遍后,大概知道了,家乡有一口像母亲的古井,常年累月为 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在古井风格陶冶下,乡亲们常年不断地给两位孤 寡老人挑水,赞扬了他们像古井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别人一无所求 的好品德。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不仅要传递和讲授知识 ,更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顾问 ,一位帮助发现问题、探索真理的导师。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学生的需要 ,精心设问 ,激发思考 ,推动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抓中心句设问 ,练有所得。 中心句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授课时直奔中心句 ,可使学生迅速与作者产生共鸣 ,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古井》一文中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 ,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 ,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由此入手 ,层层设问 :古井怎样为人们…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古井》是一篇文字优美,含义深刻的记叙文。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写古井、忆古井、赞古井,歌颂了古井和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古井给人以启迪,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使人知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课文语言朴实,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难点,应注意加以引导。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  相似文献   

20.
《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寓理于物、寓意深刻,学生初学此类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狠抓重点语句,紧扣思维训练”的导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刻领会古井无私奉献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